第四讲 诸子百家之儒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诸子百家之儒家

第四讲 诸子百家之儒家 一、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二、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三、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诸子百家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刘歆在《七略》中,又增加“纵横、杂、农、小说”等。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一、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孔子名丘,字仲尼。 司马迁《史记》中,“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司马贞《史记索引》中,“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年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孔子对周代的向往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我从周。”(《论语·八侑》) “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孔子对春秋动乱政局的批评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 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正名”,即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让殷周以来的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得以恢复和维护。 正名依靠“德”与“礼”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 “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真君子与伪君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也。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谐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孟子·尽心下》 ) 如何实现“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因己之欲,推以知人之欲”,“因己之不欲,推以知人之不欲”。 二、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 孟子为“亚圣”。 孟子的志向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年有岁余。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孟子·尽心下》)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尊先王之法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尊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 “民设”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治人者与治于人者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孟子·滕文公上》)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 不忍之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人性向善 “人皆有不忍仁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