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心律失常30例临床研究
新生儿心律失常30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采用心电监护、体表心电图检查出心律失常30例。进一步作心肌酶测定、心脏彩超、胸片明确心律失常之病因和类型。结果窦性心动过缓12例,占40%;期前收缩6例,占20%;传导阻滞5例,占16.7%;其他占23.3%。治愈19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常无明显征候,多为常规体检或心电监护时发现。原因与缺氧、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药物因素和其他不明因素有关。新生儿心律失常多数无需特殊治疗,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大多预后良好。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58-02
随着新生儿心血管监护系统加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加。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表现与儿童、成人不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做出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30例心律失常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27~42周,平均孕周(39±3.27)周。早产儿3例,足月儿26例,过期产儿1例。入院体重900~4100 g,平均体重(3170±810.3)g。发病日龄0~3d 7例,~7d 11例,~15d 10例,15d 2例。
1.2 发病相关因素
缺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缺氧缺血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不明原因等,可为一种或多种。本组缺氧8例,感染因素7例(其中合并心肌炎3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药物因素2例(均为洋地黄中毒),其他不明原因6例。
1.3 原发病与并发症
由于心律失常多为危重病儿,常伴有多种疾病。本组中感染占23.3%,其中新生儿肺炎4例次(13.3%),心肌炎各3例次(10.0%),败血症1例次(3.3%);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次(10%),先天性心脏病4例次(13.3%),电解质紊乱2例次(6.7%),颅内出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咽下综合征各1例次(3.3%)。
1.4 症状与体征
多数心律失常可被听诊发现,但因患儿烦躁不安、心率较快,易被忽视。(1)心脏症状:本组患儿中无症状及体征者13例(43.3%),期前收缩6例(20%),心音低钝、窦性心动过速6例(20%),听诊心脏有杂音5例(16.7%)。(2)原发病与并发症症候:精神及反应差8例,气促及紫绀6例,发热5例,拒奶4例,哭声低3例,黄疸、抽搐各2例。
1.5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1]。
2 检查方法
2.1 心电图确定心律失常类型
采用体表同步六导联心电图机,危重患儿作心电监护,保持患儿安静,由专人作床边检查,并发出心电图报告。心律失常类型见表1。
2.2 辅助检查
①实验室检测心肌同工酶(CK-MB)12例,5例升高(28~84U),乳酸脱氢酶(LDH)12例,5例升高,为(291~1865)U/L,磷酸肌酸激酶(CPK)7例,2例升高,为(224~1840)U/L,谷草转氨酶(AST)7例,3例升高,为(68~260U),检测血清钾6例,1例升高,为(6.1~6.7)mmol/L,1例低于3.5mmol/L;检测血清钙6例,2例0.65、心影增大6例,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4例,心肌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各1例。
3 治疗及结果
①治疗方法:30例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并发症基础上应用营养心肌药物(包括辅酶A、三磷酸腺苷,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等)治疗,强心(地高辛)、利尿、纠酸等对症处理。②预后:本组30例中,治愈19例,好转8例(严重原发病或并发症),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死于新生儿肺炎伴室上速并心力衰竭)。
4 讨论
国外报道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率在1%以上,其中早搏发生率可高达14%,而国内新生儿心律失常或传导系统的异常的发生率为1.7%~4.8%,比国外要高,可能与心电监护技术广泛应用有关[2]。国外文献报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男女几乎相等[3],而本组中男(18例)多于女(12例)。在新生儿期任何心律失常都可以发生,但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年长儿及成人不同,国外报道新生儿室上性心律失常占多数,本组中窦性心动过缓最多(16例),占心律失常40%,而室上性心律失常(4例)占13.3%,与国外报道不同。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复杂,新生儿窦房结发育不良及心脏传导系统未发育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同时由于感染、窒息缺氧、心脏传导组织受损等易诱发心律失常,在新生儿期容易发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