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doc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单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稳定48 h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开始康复训练。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各项评分评定,以及治疗1、2、4、8周后进行血液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运动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均有了明显的改变,并且优于对照组(PⅢ级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67.52±7.26)岁,基底节梗死22例,脑叶梗死13例,丘脑梗死10例;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1例,肌力Ⅲ级9例。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如甘露醇、血栓通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类等药物;不用溶栓药及针灸等治疗。 1.2.2 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稳定48 h后,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具体做法,①软瘫期治疗:保持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并定时更换体位;用Rood法行感觉性刺激;利用不对称的紧张性颈反射、腰反射诱发患肢肌张力;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诱发肌张力;主动体位转换;快速刺激三角肌;“放置-保持”与“推-拉”技术;尽早站立。②痉挛期治疗:搭桥练习、训练下上肢的控制能力,独立完成由坐卧变位和坐站位平衡等,尽量使患侧负重。③改善期治疗: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手、上肢的精细活动采用针对性作业疗法。以上的训练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以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每天2次,每周5 d,时间为20~30 min,强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治疗时间共8周。 1.3 疗效评定 1.3.1 功能评分①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MA法,上肢最高66分,下肢最高34分;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 1.3.2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分别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评定疗效,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3.3 外周血hs-CRP、IL-1、IL-6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行hs-CRP、IL-1、IL-6的含量测定。hs-CRP采用散射比浊法;IL-1、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对照组为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各项评分的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FMA下肢有显著性改善(P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