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相石墨化过程研究
维普资讯
明显的热影响区(如图2a,b)。热影响区在裂纹尖端最 氏体组织,与一般的热处理相 比,其冷却速度大,所获
大,且随放电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在熔孔边缘处有 得的马氏体组织明显细化。这种极细的高碳马氏体组
熔化后的结晶组织存在(如图2c,d)。在热影响区可以 织,对抑制新的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
看到明显的原奥氏体晶界存在(如图2a,b)。热影响区 试验研究 从应力状态看,电磁热效应产生的压应力及
的组织为极为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如图2e,f).马氏体 陕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热压应力和相变压应力,有利
组织随距裂纹尖端的距离增加而组织细化。这与我们 于抑制圆孔处裂纹的萌生
在低碳钢中所得到的结果 (另文发表)不同,该热影响
4 结论
区中很难分出完全淬火区和部分淬火区。
(1)对带有裂纹的T7钢试样,通过控制系统放 电
3 讨论
条件,可在裂纹尖端形成一定半径的圆形焊 口,增加裂
由弹塑性力学和断裂力学知,裂纹尖端曲率半径 纹尖端的曲率半径 ,达到裂纹止裂的目的。
增大,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明显降低,裂纹扩展所需的 (2)在裂纹尖端,因快速加热、冷却的作用,裂纹边
能量增大,降低了裂纹扩展速度,因而可抑制裂纹的扩 缘形成一定的热压应力和相变压应力及马氏体组织极
展。由理论计算及试验结果可见,利用ZL一1型超强度 度细化的热影响区 裂纹边缘的压应力,有利于抑制圆
脉冲电流发生装置,对带有裂纹的T7钢试样,在一定 孔处新的裂纹萌生。
的条件下,由于电磁热效应,裂纹尖端在通入电流的瞬
间,其温度可完全达到材料的熔化温度,并在热压应力 参考文献:
的作用下,熔融金属喷发,在裂纹尖端形成一定半径的 [1] SakaM.AbeH.Path—independentIntegralsforHearCondaetion
圆孔,增加了裂纹尖端曲率半径,从而达到裂纹止裂的 AnalysisinElectrother~ lCracklcoblem~口].TransJJap.Soe
Mech.Eng..1985.486:1990~ 1994.
目的。但是,对裂纹止裂效果的评价还应考虑裂纹尖端
L2J … BM 1la …‘ H衄HT … Hl月PaapymeHaaM…
的组织变化情况以及对裂纹尖端的应力状态的影响。
r】] 砌Ⅱy HⅡ,1977
电磁热效应的作用时间极短 (约 1D~50tLs),在这样短 [3] Ⅱ印T0HBa,Ky~oaBueBBA.P蜘 “ 曲 B且[J]皿岫.AHc6 .
的时间内,其加热、冷却过程为完全的非平衡过程,裂 1980,250(5)l1096~ 1100
纹尖端的温度梯度较大,形成的热影响区较小。在裂纹 [4] 白象忠,胡宇选.电磁热效应止裂中的尺寸效应[.燕山大学学
报 ,1999.23(3)t196~198
尖端,因温度较高,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冷却时得到马
| 。
固相石墨化过程研究
皿 国祥 牛}午
姒 州 椭 帆 删 帆 海 ∞
摘 要 用高温金相的方法观察了经不同孕育处理的可锻铸铁试样表面的石墨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市场营销原理(第13版) 科特勒 课件 中文版.ppt
- 陕西省全省性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陕西省2022版).pdf VIP
- 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pdf VIP
-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I《给儿子》小说精读及试题详解.docx
- 2025年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往年题考.docx VIP
- 寿盒(骨灰盒)供应及售后服务方案.pdf VIP
- 适老化全场景技术规范 第2部分:既有居住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标准 .pdf VIP
- 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保护.pptx VIP
- (高清版)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pdf VIP
- T∕CBMCA 057.1-2024 适老化全场景技术规范 第1部分:居住建筑适老化基本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