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椎体间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度及以上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椎体间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度及以上峡部型腰椎滑脱症【摘要】目的:探讨椎体间撑开有限复位辅以短节段内固定治疗Ⅱ度及以上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撑开有限复位,再辅以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固定治疗19例Ⅱ度及以上峡部型腰椎滑脱症,随访12~36个月,定期摄X线片,观察其融合率,了解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2~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滑脱复位情况:17例术后滑移程度小于10%,2例小于20%。临床效果评价:优11例,良8例。结论:通过对19例Ⅱ度及以上峡部型腰椎滑脱症行外科手术治疗,在彻底的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基础上的椎体间撑开,有限复位并获得可靠的融合,通过辅以短节段内固定,恢复了腰椎良好力线,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峡部型腰椎滑脱症;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9-2857-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自2001年8月~2007年1月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有限撑开复位,椎体及横突间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固定的方法治疗19例Ⅱ度及大于Ⅱ度峡部型腰椎滑脱症,效果优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6~50岁,平均40岁。滑移程度25%~50%的17例(Ⅱ°),60%的2例(Ⅲ°)。其中腰4椎体滑脱6例,腰5椎体滑脱13例。术前患者均有1年以上的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神经根症状,且行保守治疗无效,均经X线,CT片及MRI确诊。所选病例中无合并急性感染,重度的骨质疏松症,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肥胖症。
1.2 手术方法:(1)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俯卧于拱桥上,取后正中切口。常规碘酊消毒,酒精脱碘,铺无菌巾单,并置切口保护膜。(2)以病变椎间隙为中心,上下常规显露,选择有下肢神经症状的一侧作半椎板切除及预融合椎间隙的小关节突切除减压的同时彻底显露一侧的硬膜囊,预融合椎间隙, 该间隙的上下神经根、小关节突的上下横突。三横突表面显露并使之表面粗糙,备植骨床。如患者伴有双下肢症状,则行全椎板切除,但保留一侧的小关节突。行椎间盘摘除术(保留终板)后,用椎间撑开器撑开椎间隙,撑开时不强求恢复椎间隙原有的高度,也不要求绝对复位,而是在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前提下适度复位。(3)在该椎间隙融合器植入侧的上下椎体的对侧相应位置置入椎弓根螺钉两枚(或三枚),用纵杆连接对侧的椎弓根螺钉以维持椎间隙撑开状态。(4)取后髂骨块,将其做成粒状,条状,修整切下来的椎板和小关节突碎骨块,待植骨用。(5)从斜后方沿与椎体矢状轴成30度~45度向椎体间植入合适的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器大小由术中所用的撑开器的尺寸来确定),在植入融合器之前,粒状碎骨块预先植入椎间隙,而融合器的中空部分亦用碎骨块来填塞。(6) 在融合器的植入侧置入椎弓根螺钉2枚(或3枚),连接纵杆。(7)在刚才做好的横突植骨床上植上骨条。(8)手术在C臂机监视下进行。所选用的椎间融合器为SULZER及SOFAMOR-DANEK公司的螺纹状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为:TSRH系统,TENOR系统,GSS系统,BLACKSTONE系统。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9天,12天拆线,可在床上行抬腿锻炼,拆线后10天可行腰背肌锻炼,逐渐带支具坐起,下地行走,3月后恢复一般活动。分别于术后6周,3月,6月,12月及18月进行腰椎正侧位,站立位的过伸、过屈位摄片。融合成功与失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帮助评定:(1)X线片上显示移植骨间隙不清晰,并有明确的骨小梁通过或在植骨区周围有明确的骨桥连接上下椎体。如融合区内有超过2 mm宽的透亮区并横贯50%植骨面,则提示融合失败。(2)腰椎过伸,过屈位动力性摄片显示椎体间隙高度变化应小于5%,反之则提示椎体间有反常活动,骨融合未完成。
2 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的病例均在术后12~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5例在术后1年后即融合。滑移情况:17例术后滑移小于10%,2例小于20%。临床效果评价:优11例,良8例。临床疗效评价为优:无腰腿痛和神经损伤体征,腰部活动功能接近正常,恢复原工作;良:腰或腿疼痛轻微,无神经损伤体征腰椎活动轻度受限,能从事原工作; 可:有轻度腰痛或腿痛,有或无轻度神经损伤体征,腰部活动轻度受限,能坚持一般工作;差;腰腿痛或神经损伤体征未减轻,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从事轻工 作。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下肢神经牵拉症状,经甲强龙500 mg,1天1次冲击,3天好转,3周恢复。1例患者一侧上椎弓根螺钉断裂,但无融合器移位,无继续滑脱,并已骨性融合。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