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细辛注射制剂及多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doc

灯盏细辛注射制剂及多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灯盏细辛注射制剂及多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灯盏细辛注射制剂及多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灯盏细辛注射制剂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医药数字化期刊群》(1998~2008年)中关于灯盏细辛与其它药物配伍的文献,做列表分析。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与其中4种注射液(磷酸川芎嗪、氨茶碱、乳酸左氧氟沙星、酚妥拉明)不宜配伍,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也有分歧;灯盏花素注射制剂与其中2种注射液(磷酸川芎嗪、肌苷)不宜配伍。结论:灯盏细辛注射剂在酸性条件下其主要成分可能游离析出,不宜和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也不宜和碱性药物配伍。 【关键词】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542-03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 Mazz.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等西南省区,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1],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具有扩张细微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灯盏细辛制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截止目前,灯盏细辛的注射制剂有灯盏细辛(灯盏花)注射液(含总黄酮类成分)和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粉针剂(自灯盏细辛中提取的灯盏花甲素、乙素混合物,主含灯盏乙素),临床常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脑梗死,脑血栓,脑卒中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黏血症,肺心病及糖尿病等[2]。由此,灯盏细辛注射制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并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对1998~2008年的有关文献做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以灯盏细辛(灯盏花、灯盏花素)和配伍为主题词,于2008年5月通过检索《中国医药数字化期刊群》(1998~2008年)中关于灯盏细辛与其它药物配伍的文献17篇,并查阅原始文献。 灯盏细辛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见表1。 灯盏细辛注射剂与其它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见表2。 2 结果 从以上两个表中可知道,灯盏细辛(灯盏花)注射液与其中4种注射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酚妥拉明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中,可能使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增加(有分歧),应避免配伍使用。灯盏花素注射剂与其中2种注射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肌苷)存在配伍禁忌。 3 讨论 灯盏细辛(灯盏花)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虽然都取自于灯盏细辛全草,临床功能用途相同,但由于制备工艺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17]。灯盏细辛注射液为灯盏细辛经提取酚酸类成分制成的灭菌水溶液[18],主要成分是咖啡酰衍生物(或咖啡酸类似物),含少量野黄芩苷和黄酮类成分,pH值在5.5~7.5之间。灯盏花素注射液为灯盏细辛经提取黄酮类成分制成的灭菌水溶液[19],主要成分是野黄芩苷(灯盏乙素,scutellarin),少量灯盏甲素及其他黄酮苷类成分,不含咖啡酰衍生物,pH值在6.3~8.3之间。 磷酸川芎嗪注射液酸性强(pH值2.0~3.0),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酸性(pH值3.5~5.0),酚妥拉明注射液为甲磺酸酚妥拉明加10%葡萄糖注射液的灭菌水溶液,呈酸性(pH值2.5~5.0),它们与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即出现混浊及沉淀物。这进一步说明,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主要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故不宜和其他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 氨茶碱注射液为弱碱性(pH值≤9.6),注射用肌苷为弱碱性(pH值8.5~9.5),与含弱酸性成分的灯盏细辛注射剂配伍,出现颜色改变。这也印证了酸性药物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的原则。 对于灯盏细辛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两种不同配伍结果,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是不同厂家的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质量差异(包括生产工艺、pH值、成分含量、杂质等方面的不同)和(或)实验偏差。临床上可以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10%葡萄糖注射液而解决分歧。 从上述配伍情况可以看出,临床在使用几种药物静滴时,虽未配伍合用,但它们可能会在更换输液后的同一输液管道中发生配伍变化。对此,可采取在这两组输液中插入一组与该两组输液均不发生配伍变化的输液,以排除这种配伍变化。 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复杂多样,在与其他输液和注射剂配伍时,由于pH值的较大变化、有效成分溶解度降低、与其他药物成分产生聚合物析出等物理、化学因素,从而造成沉淀混浊颜色改变等现象,发生配伍变化的可能性极大。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质量还远未达到化学药品的完善程度,并未完全过关,须不断改进提高。临床单纯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就很多,因此,笔者主张临床中中药注射剂尽量少与其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