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埃博拉血热.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埃博拉血热

主要有以下内容 概述 历史、现状、国际关注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主要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 治疗 疫苗 应对埃博拉疫情,我们怎么做 一、概述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主要症状包括发烧、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体内出血、体外出血等。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50%~90%,尚无特效疗法。 埃博拉出血热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接触被感染者体液污染的环境,都有可能染病。 该疫情从去年冬季开始在西非肆虐。 二、历史、现状、国际关注 历史 1976年,埃博拉病毒疫情首次爆发是刚果埃博拉河,沿岸数十个村庄的居民感染不知名病毒,感染者大多死亡。这种病毒后来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1979年在苏丹恩扎拉地区爆发。 15年沉寂后,埃博拉病毒疫情从1995年至2014年又爆发20余次,爆发地区集中在非洲。 2000年在乌干达,死亡人数达到224人。 这次疫情,2013年12月,最初是一个2岁男孩病故……(新英格兰医学周刊) 国际关注 蔓延 利比里亚财政部顾问帕特里克·索耶7月下旬乘飞机前往尼日利亚拉各斯。上飞机前他还没有出现任何病毒感染症状,但没到目的地就开始呕吐、腹泻,25日在拉各斯一家医院死亡。这一事件表明,埃博拉病毒可能“搭飞机越境”,甚至“落脚”至其他大洲。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29日说,他们将与世界卫生组织磋商可行办法,以防止在西非几国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搭飞机蔓延”。 感染 医务人员感染:美国两名医务人员感染回国治疗。数十名医务人员患病、死亡。 现状 本次2014年爆发的疫情已导致至少1000余人死亡,为有记录以来死亡病例最多的一次。 2014年3月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浦路斯、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暴发流行。 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EBOV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 紫外线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灭活。 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含氯消毒剂、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EBOV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 4℃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 -70℃条件可长期保存。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狒狒、猴子等)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自然宿主? EBOV的自然宿主可能是果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猩猩及果蝠等野生动物,是埃博拉病毒最爱的宿主,人们吃下带有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就成了传染媒介,再经由体液人传人,疫情就此蔓延。 研究人员目前还没找到病毒爆发的确切原因,不过极有可能是因为当地人吃果蝠的习惯,生态健康联盟流行病专家艾普斯坦表示,“现在还不知道是因为屠宰果蝠还是接触到蝙蝠体液,抑或吃了受果蝠唾液,尿液或粪便感染的食物,这些过程都可能接触到埃博拉病毒。” 。 传播链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特别是皮肤粘膜有伤口时更易感染。 易感者 普遍易感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2~21天。 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皮肤、内脏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有的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辅助检查 ⑴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查 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发病后2~9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1~6个月。 IgG抗体在发病后6~18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2年以上。 ⑵病毒特异性抗原核酸的检查 已经证实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与检测病毒核酸的一致性几乎达到100%,敏感度很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具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并伴有典型临床表现即为疑似病例 确诊需进行埃博拉病毒IgM检查 或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查。 鉴别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腹泻、呕吐,出血、低血压肾脏损害等。 新疆出血热:是发生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蜱传病毒性出血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全身痛,口渴、呕吐,面与胸部皮肤潮红、球结膜水肿,出血点和出血斑,热退前后出现低血压休克、出血现象,无少尿期和多尿期经过。 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皮疹、休克、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等,病死率高,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五、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