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媒体学习相关理论-国北教大数学暨资讯教育学系数学教育.DOC

多媒体学习相关理论-国北教大数学暨资讯教育学系数学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媒体学习相关理论-国北教大数学暨资讯教育学系数学教育

數學暨資訊教育精進 陳光勳 壹、緒論 數學是科學之母,學習數學可訓練我们思考、推理、判斷及解決日常生活的能力,然而數學這門學科卻是我國大部份學生最感困擾科目之一,愈高年級愈有此種趨勢,甚至有些高數學能力也曾表達厭惡之意,未有解決問題之樂趣。追究其因可能有多種因素,諸如中國文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聯考試題影響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方式等等,上網為學生所好,為改變學生數學學習態度將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目前科技日新月異,人的學習方式也隨著改變,本文僅依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多媒體學習相關理論及活動簡案做說明。 貳、多媒體教學設計原則 教學活動設計有原則無定則。。 圖3-2雙碼理論(資料來源:Paivio,1971) (一)表徵性連結:係指當個體接觸到外界刺激時,直接引起的表徵作用。語文性訊息一旦進入記憶系統後,先被編為特定的語意碼,再啟動相對應的語文表徵。同樣的,非語文性刺激進入記憶系統後,先以圖像式被編為意象碼,再啟動相對應的意象表徵。 (二)參照性連結:係指語文與非語文兩系統,相互參照而產生的連結,例如:看語詞可激發腦部而浮現意象,反之,藉由意象亦可聯想語意而產生語詞。只要給予適當的情節,皆可提高兩系統間的參照連結(Paivio, 1986)。參照性連結一旦建立,個體若需再回憶訊息內容時,將會自動啟動參照性連結,檢選兩系統中的相關符號以供思考。Paivio(1986)也指出,訊息若能用語文及非語文兩種形式同時儲入長期記憶中,則日後的回憶檢索將更為容易。 (三)關聯性連結:係指同一系統中,元素之間所形成的連結。特定的語意會引發某些有意義的語意聯想;特定的意象亦會引發某些特殊的意象聯想。例如:在語文系統中,看到「花生」這個名詞可能引發「北港花生」、「酒」等語意的聯想;在非語文系統中,亦可引發意象聯想,例如:「看到18銅人」可聯想到「運氣散廣告」、「少林和尚闖關」等意象。依據此連結關係,為了要幫助學習者連貫相關訊息,教材設計建議運用文字性或圖示性的類比與比喻以建立關聯性連結(Robins Mayer, 1993)Mayer(2009)於「Multimedia Learning」多媒體原則: 教材設計採用文字與圖像會比僅採用文字好。空間近原則: 用電腦螢幕或紙本學習時相關文字與圖像位置接近學習效果好。時間近原則: 相關的文字與圖像同時呈現比接續呈現的效果好。原則: 與主題不相關的文字、圖像或聲音加以排除,學習效果較好。式原則: 原則: 學習者 (七)個別差異原則: 多媒體學習設計對先備知識的學習者影響對先備知識的學習者影響因為先備知識的學習者可使用他們的先備知識來補償呈現多媒體學習設計中缺乏的指引多媒體學習設計對者學習者影響較對者影響較學習者擁有心智整合視覺及語文表徵的認知能力;學習者則必須將諸多的認知能力用於在記憶中保留住呈現的影像,以致於較不可能有足夠的能力用於心智整合視覺及語文表徵。。Mayer(2005)互動原則Interactivity Principle): 學習者控制教材呈現的步調時學習效果會比較好(Mayer, 2005)。可依照自己的狀況調整學習速度,避免因訊息太多而認知負荷過。信號原則: 信號原則指的是學習多媒體教材時,含有協助如何處理教材的信號,多媒體教材含有可強調教材內容組織結構與重點的提示,好(Mayer, 2005)。原則指的是當多媒體教材被分割成數個小片段時,學習者能夠從每一個片段中選擇文字及影像,並且有時間及能力去組織及整合,再進入下一片段;,多媒體教材是以連續的方式播放,學習者能夠從第一個片段中選擇文字及影像,但當學習者忙於組織及整合被選擇的文字及影像時,便被要求對於呈現的訊息做選擇文字及影像的工作,造成學習者道皆超荷的情況,降低學習成效Mayer Moreno, 2003)。) 圖4-1 圖4-2 (二)、 完成後可立即讓他們進行自由拼湊造型活動,並邀請小朋友對自己拼湊的造型做說明並相互觀摩。 (三)、針對較高年級學童可進一步給予每位四、五年級學生兩塊同大小正方形(每塊正方形均內含七小塊巧板)自行拼湊兩種不同造型,提問小朋友這兩種不同造型物面積孰大孰小?說明理由(透過相關數位教材或實物操作引導小朋友破除學童異形異積之迷思概念)。 (四)、緊接著又提問四、五年級學童這兩種不同造型物周長孰大孰小?亦即讓學童知曉等面積之造型物也有可能周長不相等(可引導小朋友透過相關數位教材或實物操作破除學童等積等周長之迷思概念)。 (五)、最後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做最後統整異形可能同積;等積亦有可能周長不等。 二、 迭代(Iteration) 教學目標:尋找規律性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學習對象:國小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