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看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端午节的看法

关于端午节的看法 篇一: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看法 粽子虽小,意义却大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其中吃粽子的习俗更是一种普遍传统文化现象。 端午节是中国人三大重要节庆之一,按照传统习俗,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正午立鸡蛋等皆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项目,而在众多习俗当中,吃粽子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且,粽子更是端午祭拜的必备品。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与端午节的来历联系到一起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而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现在大多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由此,便兴起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那么,粽子到底有些什么历史呢?它的做法又是什么呢?吃粽子又有些什么学问呢?还有,其他国家的粽子又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首先,让我们谈谈粽子的历史吧。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quot;仲夏端午,烹鹜角黍。quot;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 代,就有quot;艾香粽子quot;,是用艾叶浸米裹的。陆游的quot;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quot;指的就是quot;艾香粽子quot;。 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quot;火腿粽子quot;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 由此可见,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且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古代人民节日不可或缺的食品。 并且,它的做法甚是简单。汉代,粽子是“芦叶裹米”;到了西晋,变成了“菰叶裹黏米,杂以粟”。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更为详细:《食经》曰:“粟黍法:先取稻,渍之使释。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内,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其绳相去寸所一行。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榈叶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可见,明朝的时候,糯米已经成为粽子的主要原料。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古代的粽子制作工艺与现代的相差无几。 对于吃粽子的学问,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习学习。吃粽子的时候必须要与蔬菜水果进行合理搭配,并且,不宜吃太多,吃后不能立刻喝冷水,粽子是糯米做的,性热,遇冷凝结不消化,腹胀。还有,挑选粽子的时候,要做到五小心,即小心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小心粽子的口味变化、小心粽子的质量、小心粽子的外包装、小心吃粽子是不是适宜。还有很多很多健康吃粽的学问,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国一种特有的节令食品。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朝鲜的粽子:朝鲜人在端午节这天有吃“车轮饼”的风俗,人们把鲜嫩芽艾叶煮后捣碎,掺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朝鲜人成它为“车轮饼”。 日本的粽子:日本人过端午节时也吃粽子,不过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公历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