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马铃薯营销战略调查和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定马铃薯营销战略调查和思考

安定马铃薯营销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以来,“谷贱伤农”事件频频发生,农民增产难增收。面对变幻莫测的农产品市场,定西市安定区却将小土豆做得风生水起,产品卖到了全国,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项富民大产业。为此,记者前往中国马铃薯之乡——安定,近距离的去解读它。 一堂生动的农产品营销课 ——来自安定马铃薯营销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记者 庄俊康 通讯员 刘瑾 9月的中国马铃薯之乡——安定,满山遍野一片绿色。今年虽然因遭受大旱马铃薯减产,但是种植面积增加了,总产量仍然与去年持平,开市价卖到了0.40元/斤。老百姓说,虽然遭受了大旱,但马铃薯又丰收了。 “薯贱伤农”声中扩规模 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并非顺风顺水,而是在充满坎坷与博弈中一路走来。 2001年,定西风调雨顺,马铃薯产业迎来了有史以来的大丰收。当农民满心欢喜的等待商贩上门收购时,价格却一落千丈,跌至0.12元/斤也无人问津,“薯贱伤农”写在了每个薯农的脸上。 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回忆说,当时他刚到安定区,前往赵家铺村调研,看到农户的地里堆满了马铃薯,上前问:“老乡,今年种了几垧(1垧等于2.5亩)马铃薯?卖的咋样?”这位农民听了却气呼呼地说:“问这干啥,种的时候乡政府承诺每斤两毛收购,现在烂在地里也没人管。” 李旺泽后来才知道,乡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多种马铃薯,承诺两毛钱敞开收购,可是上市时,价格只有0.12-0.14元/斤,乡上赔不起也不敢收,给农民的承诺打了空头支票。农民埋怨说,这马铃薯还到底能不能种了? 早在1996年,定西提出“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技规律”的工作指导原则,把马铃薯产业列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开发,发展到今天为何出现卖难? 经过深入市场调研后,李旺泽发现制约马铃薯卖不出去的原因不是马铃薯没有市场,而是规模没有做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初只有40万亩,知名度不高,吸引不来大客户,在市场上还没有讨价还价的实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一片争议声中,一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战役拉开了,2003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万亩,产量达60万吨。安定区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组织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到2004年,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开始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全面发展阶段。每年以10多万亩的速度递增。今年已达90多万亩,占全省的10%左右,成了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首先要扩张规模。”在“马铃薯产业经理人研修班”上,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说,一个地方的产品再好,没有规模是做不大的,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 一支本土营销队伍的成长 农产品主要销售对象不是产区农村,而是城市和地理跨度较大的农村,但是由于农产品经销队伍成长相对较慢,发育不成熟,农产品的运销圈半径过小,也就必然导致农业增产不能增收。 事实上,安定区的马铃薯产业在发展之初,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最早从事马铃薯贩运的鲁家沟镇太平村农民杨维国回忆说,那时,定西的马铃薯销售市场由陕西、河南、四川等外地客商主宰着,每年到收购季节,外地客商委托他们来收购,每斤只给1分钱的代办费。 每年国庆节期间,马铃薯集中上市,外地客商凭借“信息知情权”,竞相压价委托收购,本土贩子为了争夺1分钱的代办费相互激烈竞争,导致他们也难挣到钱,产业链条最低端的农民更难获利,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一个产品想打市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安定区区长郭维团说。为了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2003年7月,安定区成立了马铃薯经销协会,规定营销代办费每斤一分钱,避免互相恶意竞争。当年会员发展到89名,理事14名,会员遍布全区各个农村乡镇。当年,通过协会发运车皮1507个,加上汽车运输,外销鲜薯20多万吨。 香泉镇后湾村农民杨继春担任村种销协会会长,去年种植新大坪、陇薯5号等良种洋芋51亩,收入达5万元,被评为全区洋芋种植状元,政府为他奖励了一辆农用车。今年他种植洋芋45亩,采取堆栽模式,尽管遇到了天旱,但产量基本没受影响。他说:“重茬不要紧,关键是要把粪肥赶上去,我的经验是多施鸡粪等农家肥,增施硫酸钾等化肥。”今年,他加入了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一进9月,他在家门口搭起了帐篷,开始从事收购生意。十多天已收购销售洋芋100多吨。 现在,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员发展到216名,常务理事15名,理事59名。多年来,协会以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中心,以实现农户、企业“双赢”为目标,按照“分散经营、集中管理、联合对外、统一营销”的要求,全面开展以马铃薯经销为主的服务活动。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开展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签单的“五统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