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黄昏
HYPERLINK /archives/65067 人类的黄昏
HYPERLINK /archives/author/mammoth2008 \o 由 猛犸 发布 猛犸 发表于 2012-03-05
每个人都想有个像机器猫那样的伙伴,但是没有人希望有个《终结者》或者《明日之后》那样的未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代表争论不休,但是最少有一个共识:如果不再做出努力,人类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无论是极端气候增加、旱灾和水灾更频繁、海水水位升高,都会让人类面临相当大的威胁。这些威胁显而易见且来势汹汹,除了现在开始努力避免之外,我们并无他法。地球并不会因为人类的意愿而修改自己遵循的自然规律,毕竟人类之于地球就如其他生物对地球的意义一样——也就是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人类却非如此。如果地球上再没有人类生存,世界也就不再有意义。
而人类毁灭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种;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方式。与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了各种各样的危险,其中许多是在一个世纪前还完全无法想象的。除了隐藏在宇宙间那些我们还不够了解的奥秘之外,我们也越来越不理解自己创造出的工具。技术裹挟着我们在单行道上飞驰,然而我们却找不到刹车在哪里。更快、更高、更强,这不仅仅是一句奥林匹克宣言,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罗伯特·索耶在《计算中的上帝》中,提出了一种可能性,来解释为什么使用射电望远镜寻找外星人总会失败。他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看起来每个智慧种族在掌握了原子能技术后,要么短时间内自我毁灭,要么在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左右‘跃升’了自己。”这里的“跃升”,是指他们把自己的意识上传到计算机中,从而结束了做为需要肉体的生物的历史——一种主动的《黑客帝国》方式。
的确,在上个世纪末,当索耶写下《计算中的上帝》时,核战争是人类最方便的自我毁灭方式。然而在最近十年来,人们发展出了更多的技术,而且其中的一些可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核战争的阴云似乎已经飘离了天空,但是更多的乌云却开始出现在地平线上。
世界的烦恼
如果搜索“世界毁灭”的话,在诸多娱乐新闻之间会找到一些类似排行榜的网页,列出的危险从小行星撞击到转基因作物等等不一而足。有些网页还会煞有介事地分析这些历史上最大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就像要办一场颁奖礼一样。
如果把这些网页按时间排序,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结果:时间越早的网页,越关注于自然界的巨大灾难,而时间越晚的网页则越关注人工制造的末日。排行榜上的灾难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其排名几乎每年都会有变化。
不过这并不能当成证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未来,对于未发生的事情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揣测,我们并不能将这些排行榜当成一个足够可信的信息来源。然而,这毕竟提供了一种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的假设,告诉我们也许人类面临来自自身的威胁远比外界的威胁更大。
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说法,我们已经听得太多,足以让人耳朵起茧。而在我们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却总是上演着一幕一幕发明、发现危害、使用新的发明来消除危害、发现新的危害这样循环往复的戏码。唯一的问题是,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留给人们用来弥补错误的时间越来越少。曾经被视为最好制冷剂的氟利昂把臭氧层捅出了一个大洞,高效杀虫剂DDT成了小动物们的致命杀手,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事故杀死了数千人,将附近的普里皮亚特镇这个五万人的家园变成了一座死城,让三十万人背井离乡。有些技术会在造成巨大危害之后才被人们意识到,也许终于有一天我们来不及改正我们所犯的错,就此干净利落地消失,让自然慢慢地夺回曾经被人类所占据的地球。
2000年8月,时任升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首席科学家的比尔·乔伊(Bill Joy)在《连线》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在这篇名为《为什么未来不需要我们人类》的雄辩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看来有些惊悚的观点:随着机器人技术、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成为濒危物种。
比尔·乔伊是位传奇人物,他是升阳微系统公司的创始者之一,也是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网络时代的爱迪生”的罕见天才。他对计算机、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和对技术惊人的洞察力,让人们对他的观点不能轻易置之不理。他认为,也许人类正在制造一些新的物种,它们更聪明、更有力量、速度更快,人类将无法与之对抗,只能像那些被外来物种侵占了资源的本地物种一样,渐渐凋零、死亡,然后消失。
不过幸好,所有一切关于未来的可能性,都仅仅是可能而已。
荆棘
“纳米”是一个有魔力的词,其魔力大到让许多产品的标签上都会挂上它,似乎这样就会帮助这款产品卖得更好——虽然实际上,这些产品可能和纳米技术一点关系都没有。
将一米等分成十亿份,每一份就是一纳米。在纳米级这样数十到数百个原子的直径的尺度上,物质的性质会发生神奇的改变。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几秒钟就可以充好电的手机电池、可以自我清洁的墙面漆、可能用来制造太空电梯的高强度轻型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