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柠檬酸液态发酵和提取工艺2
Central Laboratory of Biology;性 质;理化性质;1893年前,人们主要从柑橘、菠萝和柠檬等果实中制取柠檬酸。
柠檬40~80 g/kg; 柚子12~21
覆盆子10~13; 红醋栗15~30
草莓6~8; 番茄2.5
1893年后发现微生物可产生柠檬酸,1951年美国Miles公司首先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
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浅盘发酵生产柠檬酸,60年代开始采用薯干粉直接深层发酵法。;用 途;产量价格;产柠檬酸的菌种;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形态特征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由白色逐渐变至棕色。孢子区域为黑色,菌落呈绒毛状,边缘不整齐。菌丝有隔膜和分枝,是多细胞的菌丝体,无色或有色,有足细胞,顶囊生成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顶端产生一串串分生孢子。
2)??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生理特征
黑曲霉生产菌可在薯干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糖蜜、葡萄糖麦芽糖、糊精、乳糖等培养基上生长、产酸。黑曲霉生长最适pH值因菌种而异,一般为pH3~7;产酸最适pH为1.8~2.5。生长最适温度为33~37℃,产酸最适温度在28~37℃,温度过高易形成杂酸。
黑曲霉以无性生殖的形式繁殖,具有多种活力较强的酶系,能利用淀粉类物质,并且对蛋白质、单宁、纤维素、果胶等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黑曲霉可以边长菌、边糖化、边发酵产酸的方式生产柠檬酸。;;丙酮酸羧化酶(在细胞质中);柠檬酸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Mn2+缺乏→抑制蛋白合成→NH4↑
由于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的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由于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了以下平衡: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
控制Fe2+含量时,顺乌头酸酶活力降低,使柠檬酸积累。
随柠檬酸积累,pH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更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及排出胞外。
;中国柠檬酸行业的生产基本上采用以淀粉质为原料进行深层发酵,以钙盐法进行粗提取,再进行离子交换精制得出成品。
传统的柠檬酸生产方式能源消耗高、 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
虽然通过行业的努力,先后进行过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等提取新工艺的探索,但要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还有一段距离。 ;柠檬酸发酵工艺;1 材料与方法;1.3 培养基;A.含麸皮的查氏培养基(g/L):蔗糖30;KNO3 1.0;K2HPO4 1.0;MgSO4·7H2O 0.5;KCl 0.5;FeS04·7H2O 0.01;调节pH7.0~7.2,加水定容至1000mL,添加800g麸皮,拌匀至无干粉又无结团,分装入8~10个500mL三角瓶中,塞入8层纱布并包扎好。121℃灭菌30min,趁热摇散。
B.麸曲培养基:取新鲜麸皮,用60目筛子筛去细粉,按麸皮:水:1:(1.0~1.3)比例加水,拌匀至无干粉又无结团,或用水洗麸皮表面,挤去水分至有水感而水不下滴为宜。上述麸皮装入500mL三角瓶中,每瓶装80~100g湿料,塞入8层纱布并包扎好。121℃灭菌30min,趁热摇散,冷却。;种子与发酵培养基;1.4 方法;种子制备方法二;1.4.2 发酵液预处理;1.4.3 发 酵;1.4.4 发酵过程及分析;1.4.5 柠檬酸提取;④ 中和;⑤ 酸解;⑥ 脱色;1.4.6 柠檬酸精制;2 结果;2.4 取样及分析;3 讨论;注意事项;注意事项;Central laboratory of Biolog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