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是怎样对付传染病的?
良狮益友 ?? 发表于2009年04月23日 23:27
公元前556年秋天,宋国出现了一种怪病。这种病的症状不仅在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也在狗的身上表现出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病可能与狗有关,于是联合起来于10月24日驱逐这些“狾狗”。这就是我国现有典籍上首次记载的传染病------狂犬病。
传染病发生越来越频繁 传染病的历史与人类历史相始终,中国也不例外。据《中国传染病史料》统计,中国疫年与非疫年的比例分别为:两汉三国时期1∶7.6,两晋南北朝时期1∶4.9,隋唐五代时期1∶6.5,两宋时期1∶3.19,元朝1∶2.3,明朝1∶1.77,清朝1∶1.23。周秦时代关于传染病的记载相对较少。就次数来说,据《中国救荒史》的不完全统计分别是:周代1次,秦汉时期13次,三国两晋时期17次,南北朝时期17次,隋唐五代时期17次,两宋金元时期32次,明代64次,清朝74次。从数字可见,从古到今,传染病的发生频率基本上是越来越高。清朝是一个传染病高发期,几乎每隔一年就发生一次疫情。尤其是1910年的东北鼠疫,死亡六万余人,震惊中外。 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传染病 传染病在古代是十分可怕的灾难。东汉末年,传染病肆虐,每隔几年就有一起甚至多起传染病流行。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于秋天来到当时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冬天作战之时,将士染病近半数,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而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于传染病。曹植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巫师是怎样变成医生的?记载古代疫情的文献很多,《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和《汉书》中都有部分疫情记载。《五行志》里记载了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形。从文献来看,中国古代十分注重防治结合,尤其在国家安定、力量较强的时期,对传染病的控制最为有效。 上古之时,无所谓医术,只有驱邪破邪的巫术。用巫术治病的人就是巫医,又叫做“苗父”。苗父作法之时,用草扎成狗的形状,在上面缠绕些绢布、描绘些图案,向北面祷告,只用寥寥数语,就可以治疗在场的病人。就连《论语》也提到巫医:“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巫医们渐渐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医学和医药。 到了周代,医已经有自己独立的系统。民间疾疫也有专门的医生来治疗,叫做“疾医”。秦汉时卫生问题开始受到重视。《论衡》告诫人们不能吃老鼠碰过的东西;《金匮要略》则指出,决不能吃被虫子、蚂蚁咬过的掉在地上的果实;汉代还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淮南子》总结民间经验,认为被打死的病犬不可以投入水中,否则会污染水源;而城市污水也受到重视,据说萧何在未央宫修建了下水沟,象石渠一样,名石渠阁;为了减少城市灰尘,还制造了类似洒水车的“翻车渴乌”。 隔离------秦朝创造的防疫办法秦朝十分注重用法律来控制传染病。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西汉时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时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晋时,为保护皇帝及朝廷官员,规定官员家中发生传染病,如有三个以上的亲属被传染,即便官员自己没有被传染,也不得入宫,为期一百天。 公元568年,河南汲郡首次出现了寺院传染病院。在西山寺,僧人们设立病房,“收养疠疾”。北魏先“于别坊遣医救护”,后又成立医馆。南齐还出现了私人医院,以弥补国家力量的缺失。隋朝与秦类似,专门为麻风病人设立“疠人坊”。唐时,疫情发生后,政府采取赠药、埋葬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寺院中设立医院也很盛行,武则天还设专使加以管理。 北宋出现了接种疫苗 最重视防疫和治疫的莫过于两宋。宋人已意识到“煎水”可以消灭疾病的源头;儿童从小被教导上厕所要除掉上衣,且“下必浣水”;粪便也会传播疾病,因此杭州城有专门的收粪人,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的清洁卫生;宋朝对监狱的卫生也空前的重视,规定每五天就要打扫一次,甚至连犯人的枷锁都要清洗干净;《太平圣惠方》还告诫人们,春末夏初是狂犬病的高发期,碰到疯狗一定要赶跑。 两宋前后有各种职能不尽相同的医疗机构,如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和安济坊等。一些医学教育机构在疾疫发生时也承担治疫的任务,如中央的太医局。地方上,州县设医学校,有疾疫时负责安置、隔离和救治病人。除此之外,浙江地区的私人医院也十分盛行,其代表是苏轼创办的“安乐坊”,主要也是起隔离和救治的作用。当时皇帝对民间疫情的重视也超过以往。宋仁宗为了治疗京师大疫,不惜将留给自己的名贵药材分发给百姓。两宋时还大量修订、编撰和印行医书。1057年,朝廷还设立“校正医书局”,运用当世著名医家的力量,对历代重要的医学典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再版。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广医书和药方,这在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是一个惊人的创举。据说北宋时还首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