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的发展的
汉字的发展;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现存字数最多的是西周遗物“毛公鼎”,载文五百字。其次是战国时期河北平山县的中山王鼎,载文四百六十九字。 再次是与中山王鼎同时出土的中山王方壶,载文四百四十八字。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多刻或铸在器物的外面,但也不乏铸于器物内壁者,甚至还有的刻或铸在器物的盖、柄、耳子、足、颈之上。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刻或铸在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记载战争、盟约、条例、典礼、赏赐、任命等政治事件,早期的金文则多刻有卜名、谥号、氏族名、器物名。现存载文最长的“毛公鼎”全文五百字,分五段,各段均为“王若曰”起,显然是出自当时(周成王时,公元前1115-1079年)史官之手,目的在于铸在鼎上,传之长久。又如,公元前八九世纪的“散氏盘”,载有关于当时二诸侯采邑疆界的条款。 可见,手工雕刻技术发展到用于刻铸金文,较之甲骨用途更广,于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钟鼎彝器等青铜器皿上的文字,有刻有铸,但铸多于刻。从工艺技术角度讲,铸要比刻复杂,难度也大得多。就其制作工艺论之,铸需先制范,而范不仅需要刻,而且刻的是反体字。铸造出来的文字的质量,取决于刻范的好坏。只有范刻得好,范上文字笔画的深浅适度、体式规范,铸出来的文字才能达到预想效果。显然,雕刻深度适宜的反体字,要比雕刻正体字对技术要求严格得多。因此,金文的出现,是手工雕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据此,可以把金文看成是手工雕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篆书;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令人心目中的隶书,一般是指那种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刻刀一样的长长的尾巴的隶字。其实这只是隶字中的一种。波磔并不是隶书唯一的特征。 隶书从出现到成熟,有着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种类也多有不同。一般说来,普通称作隶书的,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人们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归于整齐、规范,转化而来的。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遒美、成熟,为人们喜爱而又得到长期使用之文字了。 隶书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到了汉末魏初(公元三世纪初期),又出现了“真书”。真书又名“正书”、“今隶”(以区别于汉隶),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楷书”。 ;楷书; 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自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 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波磔势少,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tf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1.1生活 观察(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苏科版2024).pptx VIP
-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治-极经典.ppt VIP
- 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八月下旬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优秀病例汇报大赛课件(手工精品图文).pptx VIP
- 掼蛋教学课件.ppt VIP
- 太阁立志传5资料集.doc VIP
- 七月下旬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二次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美容礼仪与人际沟通讲解.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