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侦查心理与对策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与对策 第一节 侦查心理与对策 一、犯罪人在侦查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对策 (一) 犯罪人在侦查阶段的心理表现 1.情绪紧张波动 2.心理冲突激烈 3.行为反常 (二)犯罪人的反侦查心理特征 1.伪装犯罪动机 2.伪造不在现场的假象 3.破坏和伪造犯罪现场 4.转移、毁灭罪证 5.伪装体形特征 6.伪装积极 7.收买证人、串供、谎供 (三)侦查中的心理策略 1.加强心理攻势,促使犯罪人自我暴露 2.欲擒故纵,明松暗紧 3.利用矛盾,分化瓦解 4.政策攻心,促其投案自首 二、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分析 (一)心理痕迹的概念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通过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心理痕迹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来判断犯罪人、犯罪过程及犯罪有关事实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侦查工作提供心理依据的思维活动过程。 (二)心理痕迹的特点 1.心理痕迹的客观性 2.心理痕迹的抽象性 3.心理痕迹的间接性 4.心理痕迹的印证性 (三)现场心理痕迹分析 1.从犯罪现场遗留物品分析心理痕迹 2.从犯罪现场遗失物品的数量、种类分析心理痕迹 3.从犯罪工具和犯罪方式来分析心理痕迹 4.从犯罪现场痕迹来分析心理痕迹 三、侦查中的心理学技术应用 (一)心理描绘技术 1.心理描绘技术的概念 心理描绘技术,又称心理画像,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和精神医学等学科的知识,对犯罪人进行犯罪心理痕迹的透视、剖析的一项专门性侦查技术。它是一种主要针对大案、要案及变态犯罪人所进行的研究,其作用是通过对犯罪现场物质痕迹的掌握与分析,推测犯罪人特定的人格与行为特征,以缩小侦查范围,加速侦查活动的进程,提高破案的效率。近年来,这项技术在犯罪侦查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 2.心理描绘的条件 (1)犯罪现场迹象的提取。 (2)犯罪侦查。 (3)法医检验报告。 (4)被害人最后的活动情况。 (5)知情人、目击者的描绘。 (6)人口组成信息。 (6)被害人描绘。 3.心理描绘技术的适用范围 美国FBI的心理描绘专家认为,适合进行心理描绘犯罪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态: (1)性凌虐的犯罪。 (2)取出内脏的凶杀案件。 (3)乱砍与肢解被害人的犯罪。 (4)无合理动机的纵火犯罪。 (6)连续杀人。 (7)强奸犯罪。 (8)其他性质严重的犯罪。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1.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指由专业测试人员,以一定的题目,向被测试人提问,并运用心理测试仪器记录其生理反应,以此测试犯罪嫌疑人、知情人或无辜者与案件相关程度的心理鉴定技术。 心理测试仪 心理测试仪,英文的名称是Polygraph,直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参数心理生理记录仪。由于通过仪器测试的测试,很大程度上能够判断被测人是否说谎,故俗称“测谎仪”。 心理测试仪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一个组成部分,它以皮肤电阻、呼吸波、脉搏波(血压)等三项指标作为测量心理变化的基本指标。其中,皮肤电阻是反映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最有效、最敏感的生理参数;呼吸波是通过深呼吸、屏气、呼吸节律加快或变慢等反映人心理变化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脉搏波反应了人的情绪和心理在紧张状态下所引起的心血管活动发生的相应变化。 2.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程序 (1)犯罪心理痕迹动态描绘阶段 (2)编题阶段 (3)测前访谈阶段 (4)实测阶段 (5)图谱评判阶段 (6)测后讯问阶段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与对策 一、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心理特点 (一)畏罪心理 (二)侥幸心理 (三)对立抵触心理 (四)戒备心理 二、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变化与对策 (一)犯罪嫌疑人试探摸底阶段的心理与对策 试探摸底阶段又称初审阶段,是犯罪嫌疑人与审讯人员的初次接触。这一阶段,犯罪嫌疑人往往会利用直接接触的机会,采用各种试探手法,对侦查人员掌握证据的情况、审讯人员的个性特点、办案经验、办案能力、审讯风格及对本案的态度等进行摸底试探。其主要方法有:索要证据、鸣冤申辩、以假乱真、谎供伪供、欺骗隐瞒以及提出交代条件,要求见律师,见家人等,借此探听虚实,观察讯问人员的反应,从中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情况,以便建立防御体系,对抗审讯。 针对这种情况,审讯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小心应对,不露虚实。首先,要精心准备好初审,利用犯罪人对审讯环境不适应,心理慌乱,对同案犯及其他情况尚不明了,心理防御体系尚未牢固建立的有利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积极进攻,注意发现其前后口供中的矛盾,适时予以揭露;其次,对犯罪嫌疑人的摸底试探,审讯人员不要轻易表态,也不能留露出任何倾向性的表情和语言,做到不动声色,以静制动,避免过早暴露审讯意图;再次,使用证据要讲究方式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迪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台直流变频压缩机电机生产技.pdf
- 浙江第六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细则-温州大学教务处.doc
- 浙江第六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细则-浙江大学生科技竞赛网.doc
- 浙江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优秀设计评选办法.doc
- 浙江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doc
- 浙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定期检查表.doc
- 浙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细则-中冠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doc
- 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实施细则.pdf
- 浙江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doc
- 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口农产品风险管理-丽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出.doc
- 场地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小雄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板桥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