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作.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法行政作

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法制宣传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向公民普及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形成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的活动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概述 1.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回顾 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一五”普法(1986年—1990年) “一五”普法规划确定的普及法律常识的对象是: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军人以及其他劳动者和城镇居民中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 普及的基本内容是: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兵役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试行)、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以及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基本法律。简称为“十法一条例”。 一五普法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教育、普及法律常识。 “二五”普法(1991年—1995年) “二五”普法,在继续抓好宪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普及的同时,强调了部门专业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突出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200多部法律法规,以宣传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这标志着普法活动开始转向学用结合、依法治理的轨道。 “二五”普法重点对象是县团以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军高级干部、执法人员,包括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在校生。 “三五”普法(1996年—2000年)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继续开展宪法知识和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及与维护社会稳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着重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成为“三五”普法的主要内容。 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成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三五”普法期间,一项项形式新颖的普法活动在各地相继展开。 “四五”普法(2001年—2005年) 继续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及与维护社会稳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四五”普法的主要内容。 各级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四五”普法的重点对象。 “五五”普法(2006年—2010年) 主要内容:1.进一步加强宪法的学习宣传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3.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4. 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5.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主要对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首次把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方式:进行中的“五五”普法是普治并举、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六五”普法(2011-2015) (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 (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 (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目标上从让公民具备基本法律知识转向以确立法律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二是方向上从学用结合转向普法与依法治理的结合 三是要求上从单纯的义务观转向权利义务并重观。 四是载体上从传统媒体转向传统媒体同现代媒体的结合 二、依法治理工作 (一)依法治理概述 1.正确理解依法治理的含义 (1)依法治理中“治理”的含义 治理的主体由单一的政府扩展到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社会管理。 治理的方向由单项模式转向双向模式。 治理的当下含义更强调通过民主参与促使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对依法治理中的“法”的理解 政府治理依据的法: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等 社会治理除了可以依据上述法的范围,还可以把法的范围进行延伸,即企业或团体或自治组织根据法定程序制定的规章和其它的规范性的文件也可以作为其自身治理的主要依据。 上述规范性文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规章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二是企业规章的内容合法,其内容不得和现行的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 (3)依法治理的精神实质 首先,应明确人民是依法治理的主体 其次,对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