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E07矮塔 动力弹塑性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07矮塔 动力弹塑性分析

第三篇 塔楼二 1. 基础设计概况 1.1 桩基础设计 本工程为超高层结构,考虑荷载、沉降等结构敏感性因素的影响,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为:塔楼采用桩筏基础,裙房部分采用桩—独立承台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塔楼采用的钻孔嵌岩灌注桩桩径1000mm,以⑤-2中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入岩深度为4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7800kN;裙房采用的钻孔嵌岩灌注桩作为抗压桩兼抗拔桩,桩径700mm,以⑤-2中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入岩深度为0.5m,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3170kN、1300kN。 1.2 整体抗倾覆设计 塔楼高169.7m,宽34.3m,高宽比为4.957,满足JGJ 3-2002第4.2.3条的规定。 根据JGJ 3-2002第12.1.6条规定:高宽比大于4的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验算公式: 式中抗倾覆力矩标准值,; 上部及地下室部分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基础地下室地面宽度; 倾覆力矩,由SATWE中计算结果wmass.out中得到。 表1-1 荷载 抗倾覆弯矩(kNm) 倾覆弯矩(kNm) 零应力区 X地震0 1789976.5 19.96 0 Y地震0 1847502.8 13.15 0 X风荷载0 1036880.4 34.46 0 Y风荷载0 1743725.8 13.93 0 结论:,基础底面无零应力区,满足JGJ 3-2002和GB 50011-2001中对于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的整体抗倾覆的要求。 1.3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根据JGJ 94-2008第5.1.1条,验算核心筒偏心竖向作用下的桩竖向力。 D+L工况下的竖向力设计值为1492045kN;X地震下剪力为15822kN,弯矩为1789976kNm;Y地震下剪力为16330kN,弯矩为1847502kNm。 =6249kN7800kN(ok) =6249 满足规范要求。 1.4局部承压验算 根据GB 50010-2002第7.8.1-1式:,需要进行框架柱脚处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验算局部受压承载力: 塔楼单柱最大轴力:=39244 =1000x1400=1.4× =(3x1000)x(3x1400)= 1.26× =3 =1.0 =94689 满足规范要求。 1.5 沉降计算 由于塔楼和裙房的桩基均以⑤-2中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只在入岩深度上存在区别,桩基的绝大部分沉降仅为桩本身的轴向变形。设计过程中,拟在塔楼和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其封闭时间将根据沉降报告确定,从而解决两者之间的沉降差异。 2. 结构体系选型与布置 2.1 结构缝设置 本工程整体建筑平面尺寸较大,为超长结构。对于地下室部分,考虑到地下结构部分温度变化较小,且结构整体性要求高,还有防水功能的要求,设计确定不设永久结构缝。对于上部结构,两座塔楼呈60度夹角布置,有四层完整的裙房,如不设缝,则形成大底盘多塔以及平面不规则,对抗震不利。故沿塔楼一、塔楼二与裙房相交处各设置一道抗震缝,缝宽200mm,如图2-1所示。 图2-1 结构缝设置平面图 2.2 嵌固端判定 地下室顶板厚度为2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地下一层侧向刚度与一层侧向刚度的比值X向为4.6、Y向为4.0,均大于2,满足GB50011-2001第6.1.14条对嵌固层的条件要求,故塔楼嵌固端确定在地下室顶板位置(±0.000标高)。侧向刚度计算文本详附件。 2.3 主要构件截面 2.3.1 竖向构件截面及混凝土等级 竖向构件截面及混凝土等级如图2-2~图2-3。 图2-2竖向构件截面编号 2.3.2 水平构件截面及混凝土等级 周边框架梁截面为700×700,700×650,600×650; 内框架梁截面为700×700,600×650; 次梁截面为300×650,300×600; 连梁截面为墙厚×900; 楼板厚度:核心筒区域150mm,其它为120mm; 梁、板混凝土等级均为C35。 图2-3 竖向构件截面及混凝土等级 3. 结构超限情况说明 结构高度为169.7m,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6]220号)的规定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需进行抗震专项审查。主要超限内容如下: 1. 适用高度 表3-1 结构类型 高度级别 设防烈度7度 框架-核心筒 A级高度 130米 B级高度 180米 结论:为7度区框架-核心筒的B级高度高层建筑。 2. 同时具有下表所列三项及三项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表3-2 序号 不规则类型 涵义 计算值 是否 超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