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牛棒状杆菌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32 1 Vol. 32 No. 1
第 卷 第 期 实验动物科学
2015 2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February 2015
年 月
櫴櫴櫴櫴毷
櫴
毷
櫴 研究进展
毷櫴櫴櫴櫴毷
牛棒状杆菌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白 玉 尹良宏 卢胜明
( , 100 107 )
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 、 、 、 ,
摘要 本文简述了牛棒状杆菌感染的主要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症状 传播方式及诊断 同时结合国内外关于牛棒状
, 、 , ,
杆菌感染的最新研究情况 对可行的预防措施 日常观察及病情判断 以及感染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
牛棒状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 ; ;
关键词 牛棒状杆菌 危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6179 (2015)01-0051-04
, “ ”, , 。
裸鼠过度角化症 俗称 鳞皮病 首次报道于 产生芽胞 多为条件致病菌
1976 [1],
年 随后在世界各地实验动物设施内陆续发
[1 ~ 4]
现 ,1998 年该病被证实是由牛棒状杆菌 2 流行特点
(Corynebacterium bovis ,C. bovis)引起[5 ,6]。我国于
[7]
,
20 10 , 常见该菌流行于研究或检测设施中 野鼠是否
年首次报道该病 并且根据我公司统计资料
[1,11]
, 。 。
显示,20 12 ~ 20 14 20 携带 尚不清楚 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病动物
年全国至少有 个实验动物使
( ,
用单位出现过裸鼠感染牛棒状杆菌的现象。 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 例如 饲养员佩戴的手套
) [1,2 ,11,12]。
, 等 传播 牛棒状杆菌还可能通过移植的
许多研究者发现 该菌对无毛鼠和免疫缺陷鼠
[1,8 ~ 10] [9]
, , ; 肿瘤细胞系进行传播 。该病原体对无毛鼠和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