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风物理治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风物理治疗》

養和杏林手記 《淺談中風物理治療》|撰文:鍾寶娟 2016 年9 月23 日 養和杏林手記 《淺談中風物理治療》 | 撰文:鍾寶娟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部副主管 文章刊於2016 年9 月23 日《信報財經新聞》健康生活版《杏林手記》專欄 在眾多物理治療的服務中,個人最感興趣是為中風病人提供康復治療。除要與其他團隊一起合作 外,更特別是在治療的過程中,理解或感受到神經系統奇妙的運作。 中風是香港第四號殺手,平均每日有68 人首次或再次中風,按年約有 25000 名患者。中風會損壞左 或右腦神經,受損大腦的「對側肢體」(即左腦影響右邊身體),患側的肢體會出現癱瘓無力、感 覺缺損,影響自理能力和日常活動。左腦中風有可能損害語言溝通能力及情緒,右腦中風有可能影 響視覺出現「單側空間忽略情況」,病人不能注意到患側身體的感應功能,包括視覺、聽覺及觸覺 的刺激,例如當家人在患側那邊說話時,病人像完全察覺不到的樣子,並且不能作出反應。因此各 種功能障礙會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質素有負面影響。患者的康復,不只是醫療團隊的工作,家人的 支持實在極為重要。 加拿大研究組織 EBRSR 資料顯示, 從患者在病發初期,恢復肢體力量的程度,可預計康復後是否能 回復正常活動功能。1994 年由丹麥心臟基金支持的研究(參考 1 )中,跟進421 個中風病人情況, 病者在入院時上肢嚴重癱瘓的話,即只能輕微控制肩膊至手指的動作,18%病人可以完全恢復上肢運 動功能,損害較輕微的患者中,有 77%能完全恢復上肢功能,而且首 2 至 3 個月進度較快。2003 年 荷蘭研究(參考 2 )顯示,不論受損程度,11.6%患者在 6 個月內可完全恢復上肢功能,38%患者甚 至能靈活運用手指,執行精細動作。 物理方案較有效,以下介紹一 些常用方法。 傳統治療 「動作功能學習方案」主要是在患者學習時,從了解分析動作,透過不斷練習,改正錯誤,加以鼓 勵及給予合適的提示,讓患者能掌握如何做出動作, 情況好像一般人學習彈琴、打字時所用的策略 1 養和杏林手記 《淺談中風物理治療》|撰文:鍾寶娟 一樣。 另外,利用「神經發展治療」及「玻巴氏療法」(Bobath ),講求減少過強的張力,改善筋腱強硬的 程度,令患者可以控制姿勢及提高動作的質素,從強化重點位置例如肩膀,盆骨等部位開始鍛煉, 以促使完成日常生活各基本動作如轉身、站立、保持身體平衡等。然而「雙手訓練程式」及「鏡子 治療」則是利用神經系統的認知,視覺、觸覺等感官功能從而誘發動作功能,加強治療效果。 科研實證 在多個治療方案之中,以「局限誘發性動作療法」得到最多的科研實證為有效。方法是用特製手托 或手套來長期限制健側上肢的活動(為期約 2 至 4 星期),迫使患者利用患側,同時配合不斷重複 及特定的練習,以誘發手部功能,但條件是患者有一定控制手腕及手指的能力。由於此方法會影響 病人日常生活,必須與患者及家人解釋清楚,制定短期目標及規定,高度配合抑制健側的運用,才 能發揮作用,患者有機會因難以跟從而中途放棄。 「功能性電刺激」就是利用微量電流直接刺激肌肉神經系統,強化病人的肌肉力量及控制,臨床證 實為有效治療方法,尤其對腳部的力量及改善步行表現,較為顯著。 較先進的方法有「機械人步態訓練」或「機械人上肢訓練」,再配合「虛擬現實訓練」來幫助部分 病人的康復,原理就像 3D 電子遊戲一樣,在高科技的機械支架協助下,病人發揮控制身體動作功 能,並可以接受較長時間的訓練,動作亦較準確;同時以虛擬遊戲方式進行訓練,可提高患者的參 與性,使康復更有樂趣,但這種方法成本較高。 近年有不少腦神經科學專家致力鑽研利用「微量直流電」或「電磁波」,通過頭皮刺激大腦皮層, 配合傳統物理治療,提高大腦學習能力。 訂立目標 其實治療方案成功與否,都必須有切實可行的目標,才有最強推動力。 有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