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那比台风2010眼墙重建之双都卜勒雷达之初步分析-气象科技研究.PDF

凡那比台风2010眼墙重建之双都卜勒雷达之初步分析-气象科技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凡那比台风2010眼墙重建之双都卜勒雷达之初步分析-气象科技研究

凡那比颱風(2010)眼牆重建之雙都卜勒雷達之初步分析 劉振甫 魏志憲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及資訊工程學系 摘要 凡那比颱風於2010 年9 月19 日登陸台灣前,具有明顯且扎實之颱風眼及同心圓對稱 結構。颱風於台灣東岸登陸後其颱風眼消失,且颱風北側回波逐漸轉弱,成為一個明顯的 不對稱結構。當颱風眼自台灣西岸出海且眼牆尚未重建前,颱風南側之雨帶有明顯增強並 持續發展之趨勢 ,造成當時台灣南部地區創下驚人的累積雨量。本研究欲探討造成該雨帶 增強及隨後颱風眼牆重建之機制,利用馬公及七股都普勒雷達資料,針對該時段之雨帶特 性進行初步分析 ,主要分析時間為0601~0701UTC 。由合成風場資料顯示,在高度2 公里 以下,颱風環流的偏北風與雨帶上之西北風 ﹙風速常大於25m/s ﹚於雨帶之北側產生明顯 輻合作用 ,同時高層該處位處風場出流之輻散區,有利於激發並維持強對流雨帶 。此外, 透過分析其渦度場、回波場及垂直運動場之三維結構特徵 ,發現分佈於底層並夾帶來自海 面之暖濕氣流 ;最後,尋找可能存在於該雨帶中之渦旋熱塔 ﹙vortical hot tower ﹚更可能是 造成雨帶增強並使眼牆重建之有力證據。 關鍵字 :雙都普勒雷達、底層輻合及暖濕氣流之入流、高層輻散、渦旋熱塔 前海峽南部雨帶之結構及特徵做進一步之分析及探 一、前言 討。 2010 年9 月凡那比颱風在台灣南部及東部地區造 成豪雨,其移動路徑圖﹙圖 1 ﹚屬於西行之颱風。就 累積雨量之時空分布特徵而言﹙圖2 ﹚,最大累積雨量 之位置隨時間由北向南偏移,甚至在岡山地區亦創下 歷來最大時雨量紀錄﹙圖3 ﹚。 圖2. 2010 年9 月18~20 日地方時累積雨量圖 。 80 20 日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圖1 2010 年9 月凡那比颱風行進路徑圖。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簡而言之,凡那比颱風 ﹙2010 ﹚在侵台期間其眼牆 結構雖遭受台灣複雜地形影響而破壞,但隨其西移出 圖3 2010 年9 月19 日01 時~9 月20 日10 時岡山地區累積雨量 海後其南方顯著的降水對台南及高屏地區造成嚴重的 災情。因此對於其南方雨帶的增強乃至於眼牆之重建 由於凡那比颱風南側雨帶約自9 月19 日06UTC 過程的研究便顯得十分重要,吾人將針對颱風眼出海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