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 .doc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 .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市医院市人民医院摘要目的 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就诊的12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后采用X线、CT和MRI检查,根据诊断结果分析3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不明显(P>0.05), CT、MRI检查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低,漏诊率高。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的诊断准确率高,适合作为早期诊断的常用诊断方法。 【关键词】 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主要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人群。主要病变部位在骶髂关节、脊柱,病因机制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1]。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表现为间断性腰背部、腰臀部疼痛、僵直,夜间和久坐时疼痛明显。病情加重后患者会出现放射性疼痛,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患者有明显的活动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2]。由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不明显,血液检查的诊断特异性低,所以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X线、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MRI、超声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特异性不同,所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诊断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3]。本文就骶髂关节X线、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早期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提供借鉴经验,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都有腰骶部疼痛、骶髂关节僵直、久坐后疼痛明显,活动疼痛减轻的临床症状,符合《中医骨科学》中关于其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3.7±4.9)岁,平均病程(3.1±1.3)年。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MRI进行诊断,X线平片: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高频X射线机对患者的盆腔、腰椎进行正位片、侧位片、双斜位片全方位诊断。观察骶髂关节骨缘、关节间隙、骨密度情况。骶髂关节CT诊断: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腿伸直,选用西门子及东芝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从患者的骶髂关节下方向上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375mAs,层厚为2-5mm,间距为2-5mm,机架旋转一周0.8s。观察骶髂关节密度、关节间隙、关节融合情况。骶髂关节MRI诊断:MRI的扫描仪器为GE1.5T MRI扫描仪,扫描前使用对比剂。层厚设定为4mm,层间隔为3mm,序列为STIR,对患者的骶髂关节进行斜冠状位、横断位扫描,对不能明确的病灶采用增强MRI扫描。扫描结果由多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共同研究,得出一致结论。 1.3 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级标准 根据纽约标准中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5级分级法(0-Ⅳ级),0级:脊椎功能完全正常,无炎症病变。Ⅰ级:关节间隙无改变,怀疑脊椎有侵蚀、硬化症状。Ⅱ级:关节间隙有轻度改变,脊椎异常,有侵蚀、硬化症状。Ⅲ级:关节间隙有重度改变,侵蚀、硬化症状明显。Ⅳ级:脊柱僵直状态、关节融合。 1.4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表现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在影像学中的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增宽;关节面侵蚀、骨质囊变、骨质硬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0处理所有数据,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进行检测,以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检出率 CT和MRI检查的正确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MRI检查在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检查(P<0.05)。 CT、MRI检查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种诊断方法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病变的检出率情况对比(n=120,%) 诊断方法 关节软骨肿胀 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面侵蚀 关节面骨质囊变 关节面下骨质硬化 X线 CT MRI 1(0.83) 9(7.50) 14(11.67) 20(16.67) 38(31.67) 39(32.50) 71(59.17) 84(70.00) 85(70.83) 77(64.17) 102(85.00) 116(96.67) 41(34.17) 83(69.17) 101(84.17) 66(55.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