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郊与贾岛诗歌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孟郊与贾岛诗歌异同》

论孟郊贾岛诗歌异同 【摘 要】孟郊和贾岛的诗歌比起其前唐诗的浑厚圆融,其创作独开一面,自成一体,并且同以“苦吟” 闻名于世, 更兼诗风相似, 多穷苦之言,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他们在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创作态度、诗歌形式、诗歌内容、诗歌风格、诗歌影响上都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异同点。 《览延栖……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贾岛把孟郊的诗歌比喻为“月中孤芳”、“江南高唱”,使其急切地想把心中的对其的敬仰以及心中的一切话语倾诉给孟郊,这和韩愈对孟郊的仰慕如出一辙。对于贾岛这样真挚热烈的仰慕,孟郊用《戏赠无本二首》作为对贾岛最好的回答,“诗歌耸东野,诗涛涌退之”,作为诗坛前辈,能够这样称赞岛诗,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贾岛在诗歌创作上的功底,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见孟郊宽广的胸襟气度。 而贾岛的创作实践也表明,元和元年结识孟郊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学习孟郊作了大量的古诗,《客喜》、《寄远》、《古意》、《游仙》等都是带有明显模仿孟郊诗歌的痕迹。正如贾岛《投孟郊》中所说“余求履其迹,君日可但攻。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而孟郊奇险谲怪的诗风更使贾岛一生都在追求奇险幽峭的诗风,远离平淡浅俗的诗风。那么关于孟郊和贾岛的相同点我们在下文也会作出详细的探讨。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孟郊和贾岛在诗歌创作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点,例如他们的创作倾向、诗歌内容、诗歌形式、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二、2.1 生活经历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生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享年64岁。孟郊的一生可以用寒苦两字形容,但一直坚持自己耿介不阿的本性。孟郊出身寒微,所以为了改变其个人命运以及家庭情况,他和唐代其他文人一样走科举之路,在其30岁以前,一直埋头苦读,30岁离开家乡,开始了其艰苦的寻求取士之途。然而在唐德宗贞元七年回湖州取乡贡之后,在长安应进士试中落榜。公元793年,也就是他43岁之时,再应试长安,又落第。他在《长安羁旅行》中对自己求仕生活做出这样的形容“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程。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而在《路病》、《卧病》、《商周客舍》中他也描述了生活困顿而疾病也雪上加霜的艰难处境,并发出对科举失败、生活困苦的绝望的哀叹“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直至公元796年,46岁第三次应试才得以登进士第。然而在其四年之后参加铨选, 仅得溧阳尉官职, , 继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试协律郎, 后又奏为兴元军参谋, 试, 赴任途中以暴疾卒于河南阁乡县)(治今四川)长江主簿, 微官,后迁普州司仓参军, 又转授普州司户参军,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今因文字穷。影孤別难月,衣破道路风。归去,耕耘成楚农, 我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 釜中乃空燃”《冬夜羁旅复经冬, 瓢空盎亦空。泪流寒, 迹绝旧山中。”(孟郊《冬日》)的感慨。 2.2 创作背景 首先是社会背景,孟郊和贾岛的主要人生阶段都是在中唐晚期,也就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前后。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它使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败。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士人的心态发生了转变,这个转变来自于对国运衰落的担忧,更来自于对自身仕途、生计的压力。安史之乱即使最终平定下来,但是元和中兴的局面因为唐宪宗后期的腐朽和暴崩终成昙花一现,统治者胸无朝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还有内乱边患给整个晚唐社会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动荡的社会,同时凋敝的经济,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大唐国运走向衰败,而怀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们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像孟郊、贾岛这样原本想有所作为的文人,当他们满怀着美好的政治愿望和报国热情,想要济世立功的时候,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去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时候便产生政治上的幻灭感,体现在诗歌中的就是对自身仕途坎坷和生计艰难的抱怨与悲愤,贾岛和孟郊可以说是“喜为穷苦之言”代表。 科举考试取代了汉魏六朝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成为知识分子改变个人命运实现政治抱负的重要途径。在科举的洪流中,他们困于名场,想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人数空前膨胀,然而真正能够及第的人毕竟是有限的,想要获取功名,只有长时间滞留京师,而在长安高昂的生活费使得屡试不第的文人在经济上背上严重的负担,正如孟郊在《叹命》中所说“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就意味着被淘汰 2.3 创作态度 孟郊和贾岛都是著名的苦吟诗人,在我看来,“苦”是指诗人反复吟咏的仕途不顺、贫病交加的窘迫的生活状态,然而更多的还是指在作诗时候的诗人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为了诗歌苦心孤诣地雕琢锤炼,一种严肃认真的辛苦的文学创作态度。孟郊是如何描写自己作诗的情景,我想最能体现出他苦吟态度的诗歌应该是《夜感自遣》,“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在没有电灯的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