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沙地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PDF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沙地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沙地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

第 33卷 第2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33, No.2  2013年3月 QUATERNARY SCIENCES March,2013 doi:10.3969/j.issn.10017410.2013.02.11 文章编号  1001-7410(2013)02-293-10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沙地 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 ① ① ② ② 俞凯峰  鹿化煜  FrankLehmkuhl VeitNottebaum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貌过程与环境实验室,南京 210093; ① ②DepartmentofGeography,RWTHAachenUniversity,Aachen,Germany52062) 摘要  中国北方典型沙地处于东亚季风边缘区半干旱气候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文对已有的该区域古气 候记录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对末次盛冰期与全新世大暖期两个特征时间段的古温度与古降雨量空间格 局进行定量化重建,获得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末次盛冰期(约26~16ka)温度降低了5~11℃,变率为60%~ 200%,降温极值在黄土高原南缘;降雨量减少 180~350mm,变率为50%左右,东北地区降雨量变化不大。在全新 世大暖期(约9~5ka),温度升高了 10~35℃,变率为 20%~130%;降雨量增加了30~400mm,变率为 10%~ 120%,其中存在一些需剔除的奇异点,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降雨量增幅有加大趋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中 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古气候变化机理、检验东亚季风区古气候数值模拟结果等提供了定量化数据。 主题词  末次盛冰期 全新世大暖期 中国北方沙地 古气候 定量重建 + 中图分类号   P94173,P534632    文献标识码  A 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大暖期(HO)是最 1 研究区域概况 近具有代表性的古气候时间段,对其研究对于理解 气候变化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中 本文研究区域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 国北方沙地地区进行了很多研究,获得了大量古气 带,包括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 [1~8] [9] 候变化记录,包括湖泊沉积 、岩芯烧失量 、化 伦贝尔沙地及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松嫩沙 学元素含量[10,11]、孢粉序列[12~18]、碳酸盐(钙质胶 地、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图1),位于 32°~50°N, [19,20] [21,22] [23~26] 结) 、氧同位素 、有机碳同位素 、冰缘 100°~135°E范围内,大多为山地、高原地貌形 地貌[27~29]等,初步得到了该区域古气候半定量序列 [48] 态 。收集分析的研究点位主要如表 1所示的33个 及其空间变化,并探讨了气候变化机制与影响因 点位[1~3,6~8,10,12,13,16~26,49~75]。考虑到沉积序列时间 素[30,31]。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已有文献资料对特 跨度、定年精度及指标定量化方法等限制因素,对于 征时期古温度古降水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化或半定量 各具体点位拥有的末次盛冰期及全新世大暖期定量 化重建集成工作[32~37]并应用气候模式来模拟瞬时 化的古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