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论1 中药起源与中药学发展
总 论;基本概念;中药与地域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堪称“天然药物王国”。截止1995年,中国辽阔的土地和海域分布着12807种中药资源,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最初的中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出产地集中在中华文明最早出现的区域。但是随着各民族的融合以及对外交流的扩展,中药早已不局限于“中国出产的药物才算中药”这种狭隘的观念。中医中药早在汉、唐时代就为蒙、藏、回等民族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所接受,这些国家和民族也进一步发展了中医中药理论。
但是从主流和根源来看,仍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与本草的关系:
由于中药来源以植物药居多,所以古人把中药称为本草。
“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
所以,草药、中草药、中药、本草并没有质的区别,应统一于中药的概念中。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使用的药物,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与本草的关系:
有人认为中药应属于植物药的范畴,这种看法是局限的。早期的本草学著作记载了很多动物药和矿物药,随着中药的发展,中药已不仅仅局限于天然药物,有些药物甚至是来自人工化学合成,这说明以是否为植物药或者是否是天然药物来衡量中药都是错误的。
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医药学在中国广为传播,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本草学逐渐改称中药学。 ;中药与民族药的关系:
民族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所习用的药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它是在吸收中医药学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学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如藏药、蒙药、维药、苗药等。
总而言之,民族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于中药这个大范畴之外的。;中药与西药的关系:
中药,从整体来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它始终在向前发展,时至今日,仍不断有一些新的药物加入到中药的行列,其中包括一些才被发现的其他民族应用有效的,甚至还包括了西方传入的药物。
认为古人延续下来的传统药物才算是中药的看法,显然存在偏颇。机械的将中国人或中医应用的药物划分为中药,外国人和西医应用的药物划分为西药的观点也是不确切的。
药物本身并不具有中或西的特征,而是否天然、是否合成也不能作为区分中药西药的标准。真正决定药物属性的是临床所依循的理论。不管药物的种类、来源是什么,凡是按照中医药理论用以治病的,就是中药。中医药理论赋予了中药区别于西药的基本特征。; 中药学:
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中药的起源——即药食同源
(1)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2)以动物为师;
(3)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4)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毒药”——应该清楚的是这个时期的“毒药”是中药的总称,并非专指有毒性反应的药物。
;二、中药学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前)[先秦时期]
⑴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医方280多个);《黄帝内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所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等。
⑵人文典籍——《诗经》(100余种药物及其采集、形状、产地、服用季节等);《山海经》(126种药物及其产地、效用、性能等)、《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三)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雷公炮炙论》,简称《炮炙论》
(1)成书年代:南朝刘宋时期
(2)作 者:雷敩
(3)内 容:介绍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涉及了水飞、蒸、煮、炙、煨、制霜等十多种炮制技术。
(4)意 义: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标志着本草中一种新兴分支学科的出现,对中药的炮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本草拾遗》
唐代
陈藏器编撰。
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前者中记述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成为日后中药、方剂按性能、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春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争做中国好儿童《第13课快乐儿童节》说课稿 .docx
- 视觉页面营销(分享).ppt VIP
- 人工智能AI工具DeepSeeK及使用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 防撞隔离升降柱安装调试 投标方案(技术标85页) .pdf VIP
- JGJ160-2016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docx
- 基金规模和管理能力的错配.pdf VIP
- 情绪管理手册.pdf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机电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形考任务1-3+专题报告参考答案.docx
- 2023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指标规范.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校园主题教育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