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 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劳动对象:植物动物 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 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绝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对区位) 3 农业区位因素 ?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照:光合作用 (喜光植物、喜阴植物) 热量:积温、无霜期、年均温、气温季节变化、气温日较差 作物分布:苹果----暖温带、柑橘-----亚热带; 甘蔗-----热带(台闽粤桂滇蜀)、甜菜----中温带(黑吉内蒙古新) 作物熟制:水稻种植----海南岛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 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 降水:我国---年降水量400mm等雨量线 (天气----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给农业造成损失) 地形 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并且有利于机械化) 丘陵山地; 缓坡----梯田 陡坡----畜牧业林业(经济、环境效益) 海拔升高-----垂直农业带 土壤 土壤肥力 土壤性质:茶树----红壤酸性 土壤疏密:棉花-----土质疏松 水源 农业灌溉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②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对商品农业的影响大;使产地与市场可以分离 人口密度与劳动力:(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地租低、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习惯(种植历史) 食物偏好 政策 科技:保鲜冷藏技术 培育良种 改造不利自然条件:梯田----地形;温室大棚---温度;灌溉---水分 小结: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整体性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二 微观地区农业的合理布局 影响因素:地价 交通的通达度 用地面积 需水量 保鲜期 单位产值 生态效益 读下图,该市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五种农业,请在A、B、C、D、E五个区位安排五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A 养鱼 因为A是水库 B 果园 因为B处地形为丘陵 ,栽种果树既有经济效益,又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环境效益 C 乳牛 因为鲜牛奶易变质且养牛占地面积较大,应选择距城市较近且靠近公路的地方 D 花卉 花卉产值高保鲜期短且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可安排在有水源且离城市近的地方(城 市近郊地租高) E 小麦 因为E处为平地,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面积大,有河流灌溉,小麦产 值低,距城市远地租低 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1 概念 2 特点 3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① 混合农业:谷物(小麦、玉米)与牲畜(牛、羊)混合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②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分布于国土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小麦和牧羊 ③ 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牧羊带的形成 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有一定降水 地形---平坦开阔 区位优势 土壤---肥沃 水源---有墨累达令河流经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有国际市场 交通---交通便利,农场一般靠近公路 人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农场规模大(家庭经营) 机械---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科技水平高 政策---政府鼓励扶持 限制性因素:灌溉水源 显著优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