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1--望诊.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诊--1--望诊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绪 论 考纲要求 ①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③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复习要点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四诊 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临床上四者必须结合应用(四诊合参),才能正确地诊断疾病。 望诊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身体局部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变化 获得病情资料 闻诊 辨别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身体、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 问诊 有目的地询问→现症、病因、病程、病史、诊疗经过、生活习惯、外在环境等 切诊 用手切脉和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 2.辨证 是诊断疾病过程的核心,是中医治疗的首要依据。 3.辨病 即作出病名诊断。病名→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定义。 4. 病历书写 病历,亦称病案,古称医案、诊籍,是关于病人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 (1)基本要求 用笔 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蓝或黑圆珠笔;计算机打印病历应符合病历保存要求 修改 出现错字→双线划在错字上,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不得刮、黏、涂 时间 24小时制记录 (2)病历要求 门诊病历 同一医师守方超过3次后要重新眷写处方 3次没有确诊或疗效不佳者必须有上级医师的会诊意见,并详细记录,上级医师签字负责 住院病历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日常病程记录 病危患者 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时间具体到分钟 病重患者 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病情稳定患者 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例1】1996·15A 明清时期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载于 A. 《金镜录》 B. 《景岳全书》 C. 《辨证录》 D. 《寓意草》 E. 《医学六要》 【例2】1998·22A 住院病案应当在入院后多少小时内完成 A. 8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 E. 48小时 【例3】2002·15A 明清时期,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格式是由下列哪位医家提出的 A. 张仲景 B. 陈士铎 C. 喻嘉言 D. 程国彭 E. 沈金鳌 二、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 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可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病位、病性、病机 见微知著 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以常衡变 用健康人体的表现或状态去衡量病人,发现病人的异常之处及病变所在 因发知受 根据机体在疾病中的反应方式,以确定风、湿、寒、热属性 特性汇总 ①“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②发→机体在疾病中的反应方式。受→感受邪气和机体的状态; ③因发知受→源自清·钱潢《伤寒溯源集》之“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整体审察 通过诊法收集临床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对病情进行分析时,应注意整体性,并综合判断 诊法合参 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综合判断,四诊并重,参照互证→全面、准确地作出诊断 病证结合 辨病→探求病变全过程总的发展规律→认识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矛盾 病与证是疾病诊断的两个不同的侧重点 辨证→识别疾病进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结论→抓住当前疾病的主要矛盾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著作 年代、作者 学术贡献 《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 提出并运用四诊 诊病综合考虑内外因素 奠定了辨证学的基础 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难经》 春秋战国 “独取寸口”诊脉法→简化了诊脉程序 西汉·淳于意 首创“诊籍”→姓名、居址、症状、方药→原始资料 《伤寒杂病论》 汉·张仲景 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 《脉经》 西晋·王叔和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分述三部九候、寸口、二十四脉 《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察病指南》 南宋·施发 诊法专著→绘制脉图33幅,以图示脉,便于领会 《伤寒金镜录》 元·敖继翁 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世医得效方》 元·危亦林 论述了危重病人的“十怪脉” 《景岳全书》 明·张介宾 “二纲”、“六变”的形式总结出八纲辨证的方法 “十问歌”成为后世问诊的准则 《濒湖脉学》 明·李时珍 以歌诀的形式总结出27种脉的体象、主病和相类脉的鉴别 《诊家正眼》 明·李中梓 将脉象分为28种 《温热论》 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