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ppt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口服或注射给药时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以免分解失效。 不宜与盐酸四环素等混合静滴,以免发生沉淀或降效。 氯霉素与青霉素一般不要联用,联用可影响青霉素的抗菌活性。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但其过敏反应也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 。所以在平常使用时要多加注意;如若不幸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 青霉素可抑制某些肝脏酶的活性。 婴儿、产妇、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哺乳期妇女忌用。 过敏急救措施 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采用头低足高位。 皮下注射 0.1% 盐酸肾上腺素 0.5-1 毫升,儿童酌减。 心脏停跳者,行心脏胸外按压术或心内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吸氧,呼吸抑制时口对口人工呼吸,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 可针刺人中,内关,印堂,合谷,涌泉等急救穴位。 急 救 penicillin 谢谢观赏 The End * * * * * * Content Layouts L/O/G/O 青霉素 报告人:秦倩 青霉素 药品简介 4 1 2 3 5 药品简介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实验室中发现青霉菌具有杀菌作用。 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 penicillin 结构特点 青霉素的结构特征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可以认为它是由β-内酰胺环、四氢噻唑环及酰基侧链构成,也可以看成由Cys、Val及侧链构成。 该结构中β-内酰胺环是平面结构,但与稠合环不共平面,两环沿稠合边折叠。 penicillins类化合物的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骈合而成,两个环的张力都比较大。 另外,benzylpenicillin结构中β-内酰胺环中羰基和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不能共轭,易受到亲核性或亲电性试剂的进攻,使β-内酰胺环破裂,当进攻试剂来自细菌则产生药效,当进攻试剂来自其他情况则导致benzylpenicillin失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与旋光性密切相关。青霉素类有3个手性碳原子,所有8个异构体中,只有绝对构型为2S、5R、6R者有活性。 药理作用 细菌结构 细菌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正常外形的功能,若出现缺损,则细菌便膨胀,变形、破裂、自溶而死亡。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为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与五肽相连的N-乙酰胞壁酸重复交连而成,其生物合成分为胞浆内、胞浆膜及胞浆膜外三个阶段,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胞浆膜外粘肽的交联过程具有阻断作用,能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使细胞壁产生缺损。 青霉素的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青霉素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 细胞壁的渗透屏障 粘肽的形成 没有细胞壁细菌的悲伤逆流成河 青霉素分类 1.天然青霉素 从青霉素培养液和头孢菌素发酵液中得到共七种。 苄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 G)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第一个临床应用的抗生素,生物发酵得到。 青霉素G 青霉素X 青霉素V 青霉素N 青霉素K 青霉素F 双氢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对酸不稳定、抗菌谱窄、耐药性的问题 取得重大进展 口服的耐酸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G+,G- 耐酸青霉素 在青霉素发酵液中加入苯氧乙酸得到青霉素V,抗菌活性低,但是具有耐酸性的特点,不易被胃酸破坏,可以口服。 氧原子的存在,可降低羰基上氧的电子云密度,阻碍了青霉素的电子转移,不能生成青霉二酸,所以对酸稳定。 设计合成了在酰胺基α位引入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如非奈西林、丙匹西林和阿度西林,口服吸收良好。 青霉素V 非奈西林 丙匹西林 阿度西林 phenethillin propicillin azidocillin 耐酶青霉素 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分解失去活性。 最早发现三苯甲基青霉素可耐酶,由于三苯甲基的空间位阻,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 耐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第一个耐酶、耐酸的青霉素,可口服、注射,引入苯甲异噁唑环是重大进展。 在青霉素6位侧链酰胺基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