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理学4月24日至5月8日第10-12周教学进度.doc

生理学4月24日至5月8日第10-12周教学进度.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4月24日至5月8日第10-12周教学进度

生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6 血液的机能 (含第十五章部分内容) 6.0基本要求:一、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血浆晶体(胶体)渗透压、细胞(体液)免疫、内环境、稳态、凝集原(素)、Rh血型等。 二、熟悉止血及凝血的基本过程,了解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区别;了解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及其与血液凝固的相互关系。 6.1 体液与血液 体液(body fluid):动物体内所含液体的总称,分为细胞内液(40%)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等)。 血液:分成血浆和细胞成分两部分,详见表1。 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红细胞在全血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年男子约在40-50%,女子在35-45%. 表1 人体血液成分表 血浆 (37度时770kPa) 水(92%) 胶体物质(血浆蛋白,3.3kPa) 白蛋白:主要产生胶体渗透压 球蛋白:物质的运输和免疫机能 纤维蛋白原:血液凝固 晶体物质 NaCl、KCl、NaHCO3、KHCO3、Na2HPO3、NaH2PO3 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其它物质 葡萄糖、脂肪酸、酶、激素、尿素等 葡萄糖(1mg/mL) 细胞成分 红细胞 (380-550 万/mm3;血红蛋白∕Fe2+,碳酸酐酶) 运输CO2 及O2,缓冲pH 白细胞 (4000~10000 个/mm3 ;有颗粒:中性粒、嗜酸、嗜碱和无颗粒:淋巴、单核) 吞噬、分泌,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血小板 (10~30 万/mm3 ;巨核细胞细胞质的碎片) 维持内皮完整,参与止血 6.2血液的机能 6.2.1运载和联系: ①Input:吸收的营养物(葡萄糖,氨基酸,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和O2; ②Output: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废物或激素。 6.2.2防御作用: 1局部炎症反应 趋化性物质(细菌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白细胞渗出、游走 (炎症部位等)吞噬、杀死细菌或异物 2补体系统(具有酶活性的血浆蛋白): ①聚合形成孔道并嵌入病原体的细胞膜; ②吸引巨噬细胞前来吞噬; ③刺激释放组织胺,促进炎症反应。 3免疫反应(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 抗原(antigen):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病原体含有的特异性化学物质(蛋白质等)。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细胞膜上具有的,标志每个人特有身份的标签(一种蛋白)。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病原体后,将其分解,其上的抗原分子与巨噬细胞的MHC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到细胞表面。人体白细胞抗原系统HLA。 ①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特点: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过程: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血液中)只带有对应于一种特定抗原的受体。受体遇到相对应的抗原-MHC复合体后,该细胞被激活并开始分裂,产生大量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作用:分泌细胞因子等①至受感染区直接破坏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②促使白细胞向抗原入侵部位聚集。 ②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特点:产生抗体(能与某一种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与有害异物(病原体)携带的抗原结合,再吸引巨噬细胞或补体蛋白前来作用。 过程:成熟的B淋巴细胞(血液中) 遇到相应抗原后被致敏。在已被抗原-MHC复合体激活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帮助下(分泌白细胞介素-2),反复分裂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B细胞。 检查抗体可确定某人是否曾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袭。 6.2.3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① pH (7.4;缓冲对) 血浆: NaHCO3/H2CO3 、 Na2HPO4/NaH2PO4和Na-蛋白质/H-蛋白质等。 红细胞: KHbO2/HHbO2、 K2HOP4/KH2PO4、和KHCO3/H2CO3等。 ② 血量(体重的8%) 若失血≤10 %,心血管活动调节,静脉回流加速:1-2h,水及电解质;24h,肝脏加速合成血浆蛋白质;1个月,RBC。 ③ 红细胞生成 (红细胞生成率的调节机制:I. 颈、主动脉体反射; II. EPO:主要由肾脏产生,促进生成红细胞) 失血-红细胞数量↓-动脉血中含氧量↓-神经调节(I)和体液调节(II) -骨髓生成红细胞↑ 6.3 基本概念 内环境:细胞外液,群体内细胞的直接环境 稳态:代偿性调节、范围内波动的内环境稳定状态 凝集原:红细胞上的抗原 凝集素:血清中的抗体 6.4止血和凝血(本章重点) 6.4.1小血管损伤止血机制 6.4.2凝血过程简单示意: 呼吸 8.1了解基本概念 解剖无效腔:终末细支气管之前的通道,并不进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