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寺庙产业纠纷中的国家与社会
清代寺庙产业纠纷中的国家与社会
——以档案与判牍资料为例
吴欣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摘 要:寺观作为神圣的信仰之地,其产业的买卖租佃有关多方的利益,其中,僧道对寺观拥有经理的权利,而施
主或地方士绅因捐献或寺观本身的地域性特征也对寺观产业的转移拥有一定的干预权。地方官员则以是否有利于维
护风教为宗旨,或打击没收寺观产业,或支持宽容寺观的存在。涉及寺庙产业的诉讼案件充分展示了官、民、僧道
之间的判与罚、背离与合作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制衡社会秩序稳定的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寺庙产业;纠纷;清代;国家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1
在传统社会中,僧人、道士多以“空澈为上乘,以虚无为宗旨,四大皆空,六尘不垢” 的形象
出现,对于民间“户婚田土钱债”之类应不屑一顾。即便是自身出现种种困惑与矛盾,只要“坚持
2 3
戒律、恪守宗风,参禅悟道”、“朝朝面壁、夜夜蒲团” ,都会使其几“与俗家无涉” 。但事实上,
僧人、道士对佛、道的皈依并不必然导致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漠视,更不用说有些僧、道就是因为生
存之原因而遁入空门4 。为此,僧道数量的问题曾一度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加强僧道管理
并令其还俗的一系列政策5 。僧道的世俗化以及僧俗矛盾的激化使得有关田土钱债的纠纷不可避免的
以诉讼的形式出现在地方官的视野中,并由此形成了官、民、僧道之间判与罚、背离与合作的相互
关系。
那么这种建基于信仰但以诉讼形式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对于清代的民间社会秩序意味着什么?
在寺庙道观与俗众村落社区所形成的空间网络之中,又承载了人们关于信仰与秩序怎样的理解?民
间宗教与国家法律在诉讼中的碰撞又在什么限度内得到缓解?以往学界对于信仰与空间问题的研究
多从仪式或信仰来源等角度入手,以地方民众作为研究主体来阐发民众对家族组织、社区组织的认同
以及国家意识的培育。6而笔者在此则立足于寺庙这个神圣的、也是世俗的空间,围绕寺观产业所形
成的纠纷来确定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的生存状态、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中制衡社会秩序稳定
的制度性因素
7
在档案及判牍资料中,最为常见的民事案件就是有关庙、观 产业买卖、租佃、典当等问题的纠
1 刘汝骥:《陶甓公牍》卷4“批判·礼科”,《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 年版,第 496 页。
2 戴兆佳:《天台治略》卷 4 “告示”,《官箴书集成》(第四册),黄山书社,1997 年版,第 132 页。
3 董沛:《汝东判语》卷 3 “艾应辰等呈词判”,清光绪年间刻本。
4 清人钱泳就曾偏激的认为儒佛道三教同源,而此“源”皆在于“利”,“秀才以时文而骗科第,僧道以经懴而骗衣食,
皆利也。”(《履园丛话》卷7 “议论”。)乾隆皇帝也曾作如是说:“盖见今之学佛之人,岂特如佛祖者无有,即如近代
高僧,实能外形骸、清净超悟者亦稀。”(《清高宗实录》卷 6,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辛丑。)莱阳知府刘汝骥曾公允的谈
到:“同是饮食男女之人,投入净土有自行皈依者,有家贫出卖者。”(《陶甓公牍》卷4,“批判·礼科”。)
5 常建华教授曾对此作专文论述,详见常建华:《乾隆前期治理僧道问题初探》,《清史论丛》,2002 年号,中国广播
电视出版社,2002 年。
6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如景军:《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田野研究》;王铭铭:《明清时期
的区位、行政与地域崇拜》,以上两篇文章均见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与社会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
侯旭东:造像记所见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国家观念——北朝村里社会研究之一》;陈春声:《宋明时期潮州地区的双忠
公崇拜》;黄挺:《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与乡土观念》;梁洪生:《传统商镇主神崇拜的嬗变及其意义转换》;张
宏明:《村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