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高产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和高产技术

玉米芯袋栽平菇高产技术 用玉米芯栽培平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省时省工。我们经过几年的大面积实践,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的选择 目前的平菇栽培以自然季节为主市场量时多时少,以当地生产为例,早秋市场价4~5元/kg,秋冬季则0.8~1.2元/kg,虽然大部分群众还不能全年产业化规模生产,但利用自然条件适当提前和延后栽培还是可行的,无非是适当贮藏一段时间原料。所以不能把栽培时间全集中在原料下来这段时间(当地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栽培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0月份)。实际通过加强管理,8月中旬即可栽培,可持续到11月底。 二、菌种的选择 菌种质量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 1.菌种的外观条 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且菌龄适宜,购买菌种时可选发菌一半的菌种,这时即可看出菌种外观又能自由掌握菌龄。 2.茴种的内在品质 一个好的优良品种必须具备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抗杂性强等特点。引种时必须严格考核,做出菇试验,且不可偏听偏信。现在媒体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夸大其词、无限吹嘘,有的为了扩大效应,不惜高价动用广播电台而更具欺骗性。 3.因时因地选菌种 现在的广温型品种,宣传的出菇温度均在4~32℃之间,但各个品种的最适温度差异很大,尤其是反季节栽培,自然温度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30℃ 三、玉米芯的处理及培养基配方 1.配方 玉米芯80%、麦数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2.拌料方法 采取通氧发酵法,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1.2~1.5m、高1~1.2m。长自定,料堆四周每隔40cm用3~5cm木棒打孔,孔深至底。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喷洒一遍氯氰菊脂,盖上薄膜,膜四周撑起。待料温升至62℃保持48h翻堆,边翻边加入麦麸,拌匀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待料温再次升到60℃时,维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调节水分,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及过钙。直到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此时加入0.1%的克霉灵,再闷24h即可散堆降温,待料温降到30 四、装袋接种 采用规格26~28cm×45~50cm×0.015cm,的塑料袋栽培,播三层种两层料,用种量10%~15%,封口可采用折叠式,具体作法是:装完料后袋口两边膜折向中间,边与边略有折叠,然后再上下折到一起用大头针别上即可,这样既省膜、省工又透气。接种后摆放发菌,层数可视当时气温高低决定,一般30℃以上摆单层;25~30℃摆两层且“#”字摆放;15~25℃两到三层;10~ 装袋与接种要严遵守操作规程:①装袋前,要把料再充分拌一次。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料指缝间见水渗出但不往下滴为适中,培养料太干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袋、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②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发菌和出菇。⑧装料时要轻装轻压,用力均匀,防正薄膜袋破损。要注意松紧合适,一般以手握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托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④接种时选用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菌种不宜掰得太大或太碎,以杏核大小为宜。 五、堆垛发菌 菇棚(房)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到菇棚(房)内,在畦床上堆垛发菌,堆垛的层次,要看气温高低而定。春秋季气温高时,堆放1~3层,料袋堆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垛与垛间留出60~70宽的人行道,便于操作和通风换气,还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春季或冬季气温低时,畦床应铺上一层稻草或麦秸,以免下层温度太低影响发菌,同时增高堆垛,堆放4~8层,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温,促进菌丝生长。覆膜保温时要注意定期揭膜通风,防正因缺氧,抑制菌丝生长。 六、出菇管理 发菌阶段,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一般25d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菌丝长满袋,用手触摸菌袋,硬挺结实有弹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黄色小水珠,表明已达生理成熟。可搬进出菇室催菇。将菌袋码7~10个高,袋口解开,行距不少于60cm,每天向空间喷水3~4次,保持湿度85%,结合每次喷水通风30~40分钟,室内光线不宜太暗,以免出现长柄畸形菇,随着菇体的长大,应适当增大喷水量增加通风次数,头潮菇采收后清除袋口残留菇根,清扫室内,喷洒石灰上清液,室外喷0.5%敌敌畏溶液驱杀害虫。再按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