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省黄中镇李家山镇春季数据
青海湟中李家山镇?云谷川的春之舞
在田间播种的云谷川人。马 彪摄
湟中县李家山镇,地处青海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的一个浅山河谷地区,人称“云谷川”。青藏高原著名的农耕文化卡约文化遗址就在这里。人勤春来早,春耕是云谷川春天的主旋律。
“洋芋蛋”经纪人帮着赚钱
阿存林,42岁,藏族农民,李家山镇阳坡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远近闻名的农产品经纪人。阿存林10年前就打起了“洋芋蛋蛋”的主意。当年,他借了3万元搞起马铃薯贩运,走西宁、跑甘肃、下湖北,费尽心机把200吨马铃薯卖出去后,发现还亏了2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给市场交了2万元的学费。
第二年,阿存林决定在本村和邻村乡亲们中开展马铃薯订单种植,建成总面积达150亩的3个马铃薯成片种植基地,涉及农户300家。秋后,收购马铃薯300吨,销往甘肃、山东、四川、广东、广西等地,乡亲们靠马铃薯增加了收入,他自己也净赚2万元。从此,阿存林的马铃薯订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地区从小小的阳坡村到整个李家山镇,还扩大到湟中县的拦隆口镇、田家寨镇和省内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平安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2005至2008年马铃薯销售每年达1000吨。乡亲们种植的马铃薯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了。
2009年,阿存林与6位村民成立了“湟中存林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云谷红”马铃薯生产商标。为保证产品品质和农户产量,在省、市、县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建成储量为200吨和500吨的马铃薯良种储存窖各1座。他们的种薯收购价比商品薯的收购价高,种植户收入多而稳定。“云谷红”马铃薯,2009年销售3000吨,销售额270万元;2010年销售5000吨,销售额900万元;2011年,在全国马铃薯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完成销售5000吨,销售额350万元。
在阿存林家里,镇包村干部、镇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和村干部经常开会研究马铃薯植种项目中原种、化肥供应等各种问题。一位村干部介绍说,阳坡村共240户、960口人,耕地面积2040亩。今年,合作社打算在村里种植商品薯300亩、马铃薯制种300亩。马铃薯制种项目今年能达到900吨,收购价是每吨800元,能收入72万元。商品薯到秋天随行就市。除了本村的两个马铃薯良种和商品薯种植项目外,合作社还计划在李家山镇收购马铃薯2400吨,涉及种植面积将达到6000亩。阿存林说,反正要让乡亲们赚钱。
听村干部的主意不会错
吉家村是李家山镇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的村。全村341户、1317口人,耕地面积2521亩,已经落实马铃薯全覆膜连片种植700亩、蚕豆连片种植500亩,还有418亩耕地将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建温室大棚。
站在田埂上,村委会主任吉全辅介绍说,村两委把全村3/4的耕地都搞成经济作物连片种植了,剩余的903亩耕地中大部分要种油菜,这样一来基本上都种成经济作物了。这段时间,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们每天都忙得顾不上自家的农活,就是跑这些工作。
这个村2009年开始马铃薯全覆膜连片种植。当时,村民因覆膜、放苗等工序多嫌麻烦,加上出苗时气温较高,就私自撕毁地膜。镇推广站技术员和村干部挨门逐户地去动员村民重新覆膜。还有5名技术员和村干部自己到田间为村民覆膜、放苗,整整干了10天。秋后除了少数几户人家地里的地膜被风刮掉或毁损严重未能重新覆膜外,大多数人家的马铃薯亩产达到八九千斤。加上销售景气,收益良好。
村民赵忠林家,那年种了4亩覆膜马铃薯。1亩地的地膜给撕毁了,产量只有2000斤,而没有撕膜的3亩马铃薯亩产在5000斤以上。一算账,撕膜的那1亩地少收入了2000多元钱。一说起这个话题,老人至今还后悔。今年,赵老汉家的8亩地是这样分配的:3亩划入马铃薯全覆膜连片种植区,4亩划入蚕豆连片种植区,剩下的1.5亩种油菜和小麦。前天家里已经把900斤马铃薯种子和180斤蚕豆种子领到家,过两天就要种蚕豆。赵老汉说,村干部想的开通又周到,科学种田产量高,洋芋、大豆销路好。听村干部的主意不会错。?
妇女们顾家挣钱不闲着
新添堡村是湟中县新农村重点建设村。党支部书记简增林说,2010年村里成立了“湟中宏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租赁本村102家农户的耕地235亩,修建了150栋深冬温室,农民每亩地每年可收租金600元。
在一座温棚里,村民沈秀英正给蒜苗除草。由于丈夫在外搞建筑,她经营的2座棚只能种菠菜、油菜、甘蓝、大葱、蒜苗等相对省时省力的蔬菜。即便这样,去年也挣了2.4万元。今年,除温棚种植外,她还打算露天种8亩蒜苗,蒜种都准备好了。村民张梅兰家的1.5亩耕地流转后也建了温室。以前,因为家里有老人小孩,地里有农活,她想出去打工却脱不开身。去年边种地、边打工,也就干了4个月,每天工资60元,而且当天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