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正交模耦合器设计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宽带正交模耦合器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正交模耦合器的功能及结构实现 2 1.4 论文的内容排版和概述 4 第二章 圆极化基本理论 5 2.1 正交模耦合器理论基础 5 2.1.1 方波导正交模耦合器理论基础 5 2.1.2模式简介 7 2.2 圆极化波 8 2.2.1 圆极化波的产生 8 2.2.2 圆极化波的特性 8 2.2.3 圆极化波的参数 9 第三章 隔膜正模耦合器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10 3.1 隔膜正交模耦合器的理论 10 3.2隔膜正交模耦合器的原理分析 11 3.3正交模耦合器的结构分析 13 3.3.1隔膜正交模耦合器的结构分析 14 3.3.2 Boifot正交模耦合器的结构分析 15 第四章 设计和仿真 21 4.1模型的构建 21 4.2 三角膜片仿真结果 22 4.2.1 三角膜片仿真结果分析 22 4.2.2 三角膜片仿真最优化结果 24 4.3 阶梯膜片仿真结果 25 4.3.1 阶梯膜片仿真分析 25 4.3.1 阶梯膜片仿真最优化结果 27 4.4 圆弧状膜片仿真结果 29 4.4.1 圆弧状膜片仿真分析 29 4.4.2 圆弧状膜片仿真最优化结果 29 4.5 三种结构仿真结果对比 31 结束语 33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双极化天线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卫星通信、射电天文、电子对抗等领域。双极化技术最开始只是用于频率复用通信系统,即利用相同频段内两个相互正交的极化波传输不同的信号,从而使通信容量增加一倍。然而,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其应用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例如,利用正交模耦合器的基模端口分别作为信号的接收端和发射端,从而实现双工器的功能;运用极化分集技术,可以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利用多极化信息,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等等。 天线的双极化形成于馈电阶段。在微波、毫米波段,双极化天线的馈电网络一般由波导传输线构成。正交模耦合器 OMT (Ortho-Mode Transducer),正是波导馈电网络中实现双极化馈电的关键部件。其主要功能为鉴别公共端口上两个正交的主模,并将他们供给单一信号端口的基模,使所有电端口匹配并且在独立信号之间有较高的交叉极化鉴别力。因而,插入损耗、交叉极化水平、隔离度以及带宽成为 OMT 的主要性能指标,它们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由于系统的需求不同,使得 OMT 的结构也呈现多样化。 台阶隔膜偏振片已经在卫星系统相控阵列技术中多有应用。偏振有:结构紧凑,较轻的重量,的带宽,事实上本身正交模特点。隔膜偏振片的设计是它的带宽相对于其它阶更小。这结构当输入是或者E01模时,可以在一个的频率范围内,器件在期望的但结构中都需要通过降低侧壁方法,进行相位调整这样做是为了这一频带内相位正交。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替代设计,偏振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正交模耦合器的研究是比较早的。尽管OMT 在通信系统中已有数十年的应用,但人们对 OMT 的研究并不充分。就国内而言,人们对正交模耦合器的研究都较少,而且起步也比较晚。 1990年A.M.Boifot设计了一款基于Boifot结的宽带OMT,在10.0GHz -15.0GHz 频率范围内,端口回波损耗均大于20dB;端口间隔离度大于50dB。1991年,S. Skinner and G. James介绍了两种宽带OMT,第一种基于鳍线结构,在7.5GHz -18GHz 频率范围内端口回波损耗双工传输;在下行频段 10.70GHz -12.90GHz 和上行频段 13.10GHz -14.70GHz 范围内;该 OMT 接收端口与发射端口的回波损耗均大于25dB,端口间隔离度大于50dB。1999年,Michele Ludovico等探讨了非对称型 OMT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并利用提出的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L、S、Ku 波段的非对称型OMT,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他们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所设计的OMT的结构变得相对复杂。2005年,G. Engargiola等设计了一种利用对称同轴探头馈电的OMT,在18GHz -26GHz 频率范围内,端口回波损耗大于15dB;交叉极化水平在-20dB到-40dB范围内;常温下的插入损耗在 0.4dB左右。2006年Oscar Antonio Peverini 等提出了一种包含单个反向耦合器结构的OMT,该 OMT在28.8GHz-35.2GHz 范围内,端口回波损耗大于30dB;端口间隔离度大于 70dB;交叉耦合水平低于-65dB;群时延在±5ps内。2007 年,Giamp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