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目 录 1 第1章 上部结构计算 1 1设计资料 1 1.1原始设计资料 1 1.2设计资料 2 2主体结构设计 4 2.1横断面布置 4 3主梁内力计算 6 3.1恒载内力计算 7 3.2活载内力计算 9 3.3主梁荷载作用效应组合 18 4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1 4.1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与确定 21 4.2预应力钢束布置 22 5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26 5.1截面面积及惯矩计算 26 5.2各阶段截面对形心轴的静矩计算 29 6预应力钢筋损失计算 35 6.1预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5 6.2预应力直线钢筋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6 6.3混凝土构件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7 6.4预应力钢筋由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0 6.5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构件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 42 7预加内力计算 46 8主梁截面强度验算 47 8.1截面强度验算 47 8.2截面应力验算 51 8.3截面抗裂性验算 55 9主梁变形(挠度)计算 57 9.1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主梁挠度验算 57 9.2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计算 58 9.3预拱度的设置 58 10主梁端部的局部承压验算 59 10.1局部承压区的截面尺寸验算 59 10.2局部抗压承载力计算 60 11桥面板计算 60 11.1结构自重及其内力 60 11.2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61 11.3桥面板内力组合 62 11.4桥面板的截面设计、配筋与强度验算 62 12横隔梁计算 63 12.1确定作用在跨中横隔梁上的计算荷载 63 12.2绘制中横隔梁的内力影响线 64 12.3 横隔梁截面内力计算 65 12.4横隔梁内力组合 66 12.5横隔梁截面配筋计算 66 第2章 梁桥支座计算 68 1选支座类型和平面尺寸 68 1.1计算支座的平面形状系数 68 1.2计算支座的弹性模量 68 1.3验算支座的承压强度 68 第3章 桥梁下部结构设计 72 1设计资料 72 2盖梁计算 73 2.1盖梁荷载计算 73 2.2内力计算 82 2.3盖梁内力汇总 84 2.4截面配筋设计与承载力计算 84 3桥墩墩柱计算 87 3.1作用(荷载)计算 87 3.2荷载效应组合 88 3.3截面配筋及其验算 89 4 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91 4.1作用效应计算 91 4.2桩基础类型的确定 92 4.3确定基桩长、根数、间距及其平面布置 92 4.4桩的内力计算及其变位计算 93 4.5群桩基础承载力和沉降量的计算 99 5承台的计算 100 5.1桩顶处的局部受压 100 5.2桩对承台的冲剪验算 100 参考文献 103 致谢 104 第1章 上部结构计算 1设计资料 1.1原始设计资料 1.1.1地形地貌资料 隆务河大桥地处同仁盆地,由于受构造和侵蚀剥蚀作用,此外,山势高俊,垂直分带明显,从而形成河流湍急,落差大,切割剧烈,形成冲沟深崖。隆务河两侧发育有不连续的Ⅰ、Ⅱ、Ⅲ级阶地及高阶地。高阶地在隆务河两侧均有发育,不对称。西岸长约4km,宽约1500m,岸宽约30m,长约50~100m,不甚明显。高阶地西岸坡残积层长约50m,坡度64°,在局部地方形成在局部地方形成高15-18m垂直的陡坎,在桥址处形成3-5m的陡坎,该陡坎宽约300~500m,长约50m,东岸宽仅10~30m,经人为改造与山前坡坡残积层混合,已在地形上无法区分。 1.1.2地层岩性资料 根据地质钻孔揭示,桥位处的地层为第四系的黄土、黄土状土,含漂石的卵石、第三系的泥岩及白垩系砂砾岩组成,分述如下: 填筑土(Qme):主要分布在隆务河Ⅰ、Ⅱ级阶地及高阶地表部,主要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砖块、黄土状土、卵石、园砾组成,厚3~11m。 黄土状土(Q4al+pl):分布在隆务河的Ⅰ、Ⅱ、Ⅲ级阶地上,厚2.0~18.0m,主要由细砂粉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具湿陷性。局部地段被清除。 含漂石的卵石(Q4al+pl):青灰色,饱水,分布Ⅰ、Ⅱ、Ⅲ级阶地下,分布在黄土状土下部厚2~8.0m,下伏为白垩系砂砾岩。 黄土状土(Q4dl+pl):主要分布在构造剥蚀中高山的坡角处,结构杂乱,主要由含少量泥岩及砂岩团块的黄土组成,有湿陷性,厚1~15m。 含漂石的卵石(Q4dl):仅分布在隆务河高阶地的前缘斜坡及陡坎处,分布范围小,结构杂乱,厚度1~8m。 黄土状土(Q3al+pl):主要分布在隆务河的高阶地上,厚5~20m,具湿陷性,下覆地层为第三系泥岩,局部地段为白垩系砂砾岩。 黄土状土(Q3dl):分布山体的滑坡处,面积较大,厚30~50m。 黄土(Q3eoL):主要在同仁地区的构造剥蚀中高山的顶部及坡面上,具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