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制度经济学学习笔记.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制度经济学学习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学习笔记 南方周末 冯禹丁 这个月,薛老师讲的新制度经济学无疑是对我冲击感最大的一门课,循着老师的推荐读了几 篇学科奠基人科斯的文章,《社会成本问题》、《企业的性质》、《经济学中的灯塔》和《联邦 通讯委员会》,发现另外三篇的逻辑和主旨都还能理解,但科斯年轻时候写的《企业的性质》 有点费解。 查阅资料知道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二十五六岁的科斯去美国某大学旁听了几个月奈特教授的 课,对其观点不同意,于是苦思了几个月写出来的。文章提出的问题貌似很简单:企业为什 么会产生?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在科斯看来,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是由行政权威“有形之手”来支配,市场交易被取消,这 与企业外部的市场不同,后者是以“无形之手”价格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人类历史上 先有市场,后有企业,那么企业为什么会来替代市场,这个问题自然要从企业的起源考察起。 科斯写到,传统经济学理论对企业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浑沦吞枣地把企业作为一种生 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它同市场的关系“如同凝结在一桶黄油牛奶中的一块块黄油”。科 斯的追问是:既然人们通常认为统筹协调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那么,为什么企业这样的 组织是必需的呢? 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分工日益复杂的结果„„经济分工程度的增长需要一定的一体化力 量,没有一体化力量,分工将导致混乱”。这也是我自己读到“企业为何产生”这一问题时 想到的答案——分工越来越细化,那么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种之间要协作,于是企业产生 了。但科斯的反驳是,“分工经济中的一体化力量”已经以价格机制的形式存在了,经济科 学的主要功绩或许是它已表明没有理由认为专业化必然导致混乱。 还有一种科斯认为“最有意思也可能是最广为接受的”观点,即奈特教授在《风险、不确定 性和利润》一书中给出的答案——不确定性。奈特写到,“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决定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任务相对于其实施处于支配地位,生产团体的内部组织不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和 机械性的细节。决策和控制功能的集中化是亟需的,一个‘头领化’的过程不可避免”。于 是企业就产生了。 科斯对此的反驳是,某些人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知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从亲自参 加生产中获得收入,他们可以出卖建议和知识,通过与正在进行生产的人缔结契约而不是主 动地参加生产也能以较好的知识和判断力获得报酬。科斯断言:奈特教授似乎从未说明价格 机制被替代的原因。 读到这里,我觉得科斯对奈特的质疑有一个问题——“较好的判断力和知识”是不是一种可 以缔结契约进行出售的商品或服务,它是否可以被定价,如何界定它的价格。比如说乔布斯 有一个触摸屏智能手机的 idea,但有这个idea 的人数以千万计,他们之中(包括乔布斯) 没有一个人,可以拿这个 idea 及其包含的所有必要知识去实现其完整价值,这是因为“较 好的判断力和知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完成时乔布斯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乔布斯做 iPhone 也经过了无数次多个方案的选择和推翻,最后时刻仍推倒重来,除非他亲自参与生产, 否则他也不知道正确的选择是什么。 所以,“较好的判断力和知识”或许与研发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作为 一个生产单位的企业,我们讨论它为何会替代市场和价格机制,会不会是个伪命题?就比如 个体(或家庭)作为生产者,在决定如何生产时,我们也可以说其内部唯一实行的是“有形 之手”、“计划经济”——大脑指挥手足,手足服从大脑(当然这个比喻似有不妥,因为手足 不具有独立决策能力)。 但由奈特的“不确定性”,我联想到企业起源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假设在一种极端的情形 下,一开始市场上所有的产品都来自个体生产者,则竞争会导致其中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 知识”者胜出,形成品牌效应(口碑),买家愿意支付对品牌的溢价以消除“不确定性”的 成本。优胜者获利后一方面有扩大生产规模的冲动,又面临着个体的体能极限约束,他需要 一个生产能力更大的自己(所以早期的企业都以创始人名字命名?),又希望保持和延续其 “较好的判断力和知识”的独家性。 由此,人类发明了一种同时满足以上动机的制度安排,这就是企业。企业家掌握着让企业生 存下来的独门知识,其他人听他指挥并受他培训,只各自教授给他们部分知识,以防止自己 被取代。如此一来,通过商品的标准化生产,买家消除了不确定性,企业家实现了规模收益 (规模效应是否必须通过企业实现,它与市场的关系是另一个思考点)。 这个道理似可以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例,当创始人做出可口好卖的汉堡后,有什么办法既以最 快速度全球开店,又降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