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地公园配套绿化策划
湿地公园配套绿化策划
江苏泗阳(众兴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汉代泗水国国都(公元前113年至公元10年),黄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县,长度49.19km,河两岸自堤外坡向外延伸,栽植从100~500m宽度不等的中国山杨人工林林带,形成数万亩的“中国山杨林海”,成为广袤的苏北大地上少见的森林景点。但在故黄河河道至堤内侧,由于长期疏于整治,该区域水利设施老化,河道淤积严重,水源仅靠境内两岸有限的弃水回流,水质污染严重。旱期河床大部见底、汛期河水泛滥,自然植被遭受毁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严重影响水质净化、水源调节、固土护坡效益以及自然景观。为使故黄河恢复生态功能和自然生态风貌,“十一五”后期,泗阳县政府开始对故黄河湿地开展综合治理,配套开展生态绿化和休闲旅游公园建设。本文探讨了公园绿化总体原则和思路,并对主要节点的绿化模式和植物配置作了初步的规划和设计,将有助于把故黄河湿地公园建成泗阳滨水森林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骨干工程。
1自然地理条件与故黄河湿地概况
故黄河泗阳段位于33deg;28#39;~33deg;59#39;N,118deg;41#39;~118deg;43#39;E,境内故黄河流域面积124.83km2。年降雨量在500~1502mm,平均897mm,冬季干旱少雨,河道内水量少,水位浅。汛期降雨量高度集中,65%的水量在69月。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4.1℃,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潮土或沙土,pH值6.5~8.9,地下水位1.5~2.0m。20世纪90年代中期治理中泓长49.19km、中泓挖1.5~2m,底宽31m,口宽40~45m,内堤距100~120m、滩面地每边宽30~40m,筑中泓子堤长98.38km。子堤顶宽4~6m,坡比13。流域内大部分为粉沙细土,遇风起尘,遇水流失,少部分淤质黏土成段分布,全线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差,河岸极易冲刷,河道严重淤积。规划湿地公园位于县城东南约3km,京杭大运河南面,西起大兴漫水闸林海渔村,沿古黄河道经过3300多hm2中国山杨林及沿岸湿地,直至上海路,全长11.9km,面积329.35hm2,其中水面面积76.49hm2。2010年泗阳县开始对故黄河湿地进行全面整治,计划在3~5年内建设滨水湿地公园。目前已建子堤顶沙石路11.9km,林中自驾游路6.82km,栽植以中国山杨为主的乔木数万株,灌木3000株,竹类1000穴3000秆,局部中泓滩面栽植柴蒲5000m2,以及部分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
2绿化模式的功能定位与设计依据
公园的主要功能为恢复生态功能、美化湿地景观、传播湿地保护知识,并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观光休闲和居民游憩等功能。遵循生态学、生物学和景观规划学相关原理,应用“生态位互补”、“互惠共生”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理念,根据泗阳县废黄河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的自然植被恢复计划、景点配置方案、休闲科普设施配置方案以及基本实施建设方案,结合公园内各种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条件,采用乔、灌、草、花、水湿生动植物,与园林建筑及其他基本设施相配套,科学配置模式中的绿化植物种类与群落,进行绿化造景[1-5]。
2.1湿地恢复和保护优先
根据故黄河河床、滩面、环岛河岸的自然地形地貌、土壤性质,适地适树,增加植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构建河道湿地生境走廊,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休闲游憩为辅
结合水利工程措施,根据适地适树原则设计植被结构。公园面上的植被设计主要是满足生态需要,发挥植被的固土护坡功能、过滤净化汇入河流的农田尾水和地表径流;在一些主要的游憩点如栈桥、滚水坝、亭、台、廊、石和池塘等节点,设计景观植物配合造景,实现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相结合。
2.3体现地方特色
结合泗阳及宿淮地区的自然植被、相关经济特色和历史文化特点。总体设计方面,保持了现有文化建筑,新建小景兼顾了地方文化内涵,起到了保护、传承和宣传地方文化的作用。绿化设计上,应体现徐淮地区自然的桑柳榆槐原生地带性树种特色和古桃园、现代中国山杨产业等文化经济特色。
3设计内容
3.1植物种类
由于河道水位不稳定,无法保证湿地保育及植物生长的需求。已规划在项目区上游改建从大运河到湿地公园的引水排水设施,实现汛排旱引,保持湿地公园区内河流2m左右水位。公园植被由深水到浅水、水陆交替、近岸和远岸依次设计水生植物(沉水、浮水、挺水)、草坪绿地、树木(乔木、花、灌木、观赏竹)花草等3大类型;在栈桥、滚水坝、廊石亭阁、仿古建筑和曲径蜿道等园林建筑周边,按照设计不同空间层次和时间(季相)层次配置风景植物品种,营建不同类型的风景植物群落,使植被能与公园内建筑、水利设施等相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