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陵十三钗中透露人性及良知
金陵十三钗中透露人性及良知
一在我的印象中,近年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总是引起人们的巨大争议,有的叫座不叫好,如《英雄》、《十面埋伏》;有的叫好不叫座,如《千里走单骑》。2011年12月16日首映的《金陵十三钗》却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影片不但得到了影评专家的激赏,同时也得到了普通观众的肯定与支持,这对于导演张艺谋来说,的确不易。电影上映后,很快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票房纪录,电影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中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它们纷纷报道电影的首映式以及最新的票房情况。在我看来,导演张艺谋在这部电影中找回了自我,他回到了他最擅长的领域之中,表现复杂的人性,挖掘普通人心中潜藏的良知与善意,表现在危机到来时人类良知的迸发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力量。当张艺谋导演不再单纯追求商业利润的时候,他却获得了商业利润与观众口碑的双赢。
当然,作为表现南京大屠杀的一部电影,电影《金陵十三钗》也必须反映这一历史事件,影片通过剧中人物孟书娟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给国人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给后人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那年书娟只有十四岁,她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是1937年12月13日,在日军轰炸了20多天后,南京陷落了,那一天,许多人都在跑,好像永远也跑不出那场大雾;她所看到的是灰蒙蒙的一片,街道上全是肢体不全的尸体,到处是奔跑的人们,遍地是烧杀抢掠的日本兵。20多天的轰炸把风光旖旎的南京城变成一个灰蒙蒙的世界,这既是惨遭屠城后的南京城的真实再现,也是战争给亲身经历的鲜活个体留下的心理阴影。影片通过书娟的眼睛展现了遭受日军蹂躏后的南京城,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的距离感。
发生于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集中体现,它时时刻刻地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南京市民所遭受的苦难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即使我们努力地忘却它,却始终难以将其抹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从来没有停止过,《屠城血证》、《清凉寺的钟声》正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残暴罪行,纪录片《南京》从一个目击者的第三方立场讲述南京大屠杀的过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士兵的视角书写南京大屠杀给国人带来的灾难,《拉贝日记》通过德国人拉贝的眼睛完成了历史记忆。张艺谋导演另辟蹊径,他从一个教会女学生孟书娟的视角完成了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以书娟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叙述故事,写出了事件给叙述者带来的惊恐及给她造成的心理阴影,同时表现了叙述者对自己当年一些不当行为的反思。“思考历史书写的方法之一就是从如何界定并赋予主体以意义这一角度入手。”[1](P236)电影《金陵十三钗》以十三位金陵名妓为主体形象对历史进行重新想象与书写,这种书写折射了创作主体的价值认同、道德判断,导演张艺谋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的塑造刻画了风尘女子在危机时刻的表现,挖掘她们人性中的良知与善意。
秦淮女子虽然出卖自己的肉体,但依然保有自己的灵魂;她们表面上堕落,但依然保持了人性的良知与善意,这或许是导演张艺谋对人性的理解与探索。
二在中外文学史上,书写战争与妓女的作品不可胜数,有的作品是谴责妓女们的醉生梦死、纸醉金迷,如杜牧的《泊秦淮》;有的是揭露战争给妓女带来的伤害,如莫泊桑的《羊脂球》;有的是歌颂妓女的高尚人格与献身精神,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夏衍的《赛金花》。妓女这一群体虽然处于社会的边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以出卖肉体为生,这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一般人的眼里,她们不愿意劳动,靠出卖自己的肉体为生;为了生意,她们要引诱男人,因而她们毫无廉耻、淫荡堕落,我们可以把最污浊、恶毒的话语置于她们的头上。其实如果考察她们的沦落风尘之路,我们当能发现我们对她们的残酷无情。既然我们给予她们的很少,当国家有难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谴责她们的冷漠与醉生梦死呢?张艺谋在电影《金陵十三钗》表现了她们人性中闪光的一面,表现了她们灵魂的高尚,讴歌了她们的献身精神。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叙述处于社会边缘的一群秦淮女子替教会女学生赴日本军营“唱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南京被日军占领后的一座美国人的教堂中,一群妓女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捕,逃进了教堂;日军在搜捕时发现了这个教堂中的女学生,日军让女学生去为他们的庆祝活动而“唱歌”,逃进教堂中的十二个妓女在约翰的帮助下化装成女学生走进日军军营;最终,十三个女学生在约翰的帮助下逃离了南京。故事本身并不新奇,在当时的南京可能每天都要上演。
这十三名女学生年龄大都十三四岁,正是对人生充满着幻想、憧憬的年龄,她们的遭遇无疑会牵动每个人的神经,教堂神父在临死之际嘱托乔治要保护好女学生;在生死攸关时刻,秦淮女子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地代替这十三位女学生走向了日军军营。秦淮女子本来一心想依靠约翰逃出南京,可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消了她们的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