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乐死还是痛苦活》读者大讨论.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乐死还是痛苦活》读者大讨论

《安乐死还是痛苦活》读者大讨论泰戈尔说过:谁不想“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何让每个人“死得体面而富有尊严”,应成为文明社会、文明公民经常思考的问题。本刊2009年第1期“本月聚焦”栏目报道了金溯先生所作《安乐的死还是痛苦的活》一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读者纷纷给本刊编辑部打电话、发邮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本刊现将部分读者的观点摘录如下: 安乐死立法是进步的标志 太原的张先生:看了贵刊2009年1期发表的《安乐的死还是痛苦的活》一文后我是深有感触。安乐死是一个涉及医学、法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等领域的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影响安乐死立法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我认为,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乃是人是否具有死的权利的问题。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是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绝症患者是否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价值判断中,没有“天赋人权”的观念,也没有上帝的观念。那么谁有资格赋予人死的权利?惟有法律。只有通过立法,才能把无数痛苦的灵魂从灾难中拯救出来。尽早为安乐死立法,不仅是合乎人性、人道的善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安乐死是人道主义的表现 临汾的郭先生:在日益强调和重视人权的当今世界,对生命取舍的决定权,主要属于当事人本身。人道主义的宗旨从生命的延续,发展到保障生命的质量、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尊严,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安乐死的提出正是这种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对生命尊严深入认识的结果。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思想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命没有质量,没有尊严,就没有价值,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共识。好死是人生的最后一种福气。即使当事人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放弃对病魔的抵抗,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当事人为了避免拖累亲朋好友,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采取牺牲自我的做法,不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吗?除非社会能对其提供有效的实质性的帮助。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帮助其完成他对亲朋好友的最后一点心愿,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生不能自由,死应当让人自由。 希望有尊严地死去 太原的石女士:虽然中国有一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但我依然觉得应该换一换:赖活不如好死。 当病痛像锯齿一样撕扯着身体,除了吗啡而再没有任何方法解除的时候;当佼好的容颜变得如同骷髅一般,不能进食,苟延残喘的时候,又有什么能比痛快地、尊严地死去更开心的事呢? 家父身患重病的感悟 湖北的黄先生:十几年前,家父身患重病住进北京一家著名医院。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我陪着父亲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据医生介绍,住在这个病区的100多位患者中,80%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没有生还的可能。医生的救治的确很难说是延长患者的生命,还是在延续他们的痛苦。而无望的治疗对家属的精神承受能力是一种考验,对家庭经济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事实上,如何理智地对待缠绵病榻的绝症患者,不仅是沉重的家庭问题,也是一个毋庸回避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0万人身患绝症,其中130万人痛苦地死去。而在无望救治绝症患者的过程中,每个家庭的安宁都从此失去,正常生活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一些家属以牺牲自身健康为条件,以倾家荡产为代价去抢救明知无望的亲人。探讨安乐死的问题,是一个充满感情的过程,如果您曾经看到自己的亲人为了所谓的“人道”而忍受无尽的痛苦,为了本无希望的所谓“希望”苦熬度日,您就可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道”,就会对安乐死产生与从前不同的想法。 安乐死反而能增加活的勇气 阳泉的李女士:我举双手赞成国家尽早为安乐死立法。我很怕老,更怕爱人先我而去,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无疾而终,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在可怕的病痛酷刑下艰难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我生在多子女家庭,即使我们所有子女全力以赴也没能使父母安祥而平静地离去,父母临终时的模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何况我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为了我能够在死时不太悲惨,甚至都想过在自己还有能力操作的时候想个什么办法从容、平静的落下自己的人生大幕,却又不能不担心这种做法给孩子带来的阴影和社会舆论。如果国家通过了安乐死法,我想我的这种恐惧会减少很多,没准还可以有勇气安心多在世上逗留些时日呢。 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人 大同的陈先生:我不赞成为安乐死立法。生命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社会。个人对生命的义务,实质上是对社会的义务。医学研究突飞猛进,今天的绝症也许明天就能攻克,轻易放弃对生命的挽救是不负责任和不道德的。任何微小的法律漏洞都可能被人利用,为谋杀、逃避赡养、摆脱医疗失误等提供方便。重病求死之人依然有求生欲望,时常在疼痛和平静之间摇摆,如何判断他的真实意愿?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