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项目名称:油气临界成藏理论评价方法与重大勘探成效申报奖种.DOC

项目名称:油气临界成藏理论评价方法与重大勘探成效申报奖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油气临界成藏理论评价方法与重大勘探成效申报奖种

项目名称:油气临界成藏理论、评价方法与重大勘探成效 申报 奖 种:科技进步奖 候选人:1庞雄奇,2朱伟林,3金之钧,4罗晓容,5谢文彦,6姜振学,7张善文,8邱楠生,9董月霞,10曾溅辉,11夏庆龙,12李素梅,13马达德,14钟宁宁,15 朱筱敏。 候选单位: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②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④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⑤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⑦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项目简介: 为解决“剩余油气资源”的科学难题,国家科技部自1999年始在能源领域设立了“973” 项目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先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科学研究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了研究经费超千万元的大型综合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排烃门限、聚烃门限和资源门限2. 发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烃源灶、古隆起、有利相、区盖层、低势区和断裂带. 发现近源、优相、低势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的基本条件,阐明了它们及其组合的控油气富集的临界条件与作用机制,建立了近源-优相-低势耦合控油气富集模式并研发了4项圈闭含油气性预测与评价技术,解决了油气钻探目标优选长期以来基于主观定性分析而非客观定量评价的困难。 4.油气临界成藏理论应用于我国渤海海域、济阳坳陷、辽河坳陷等12盆地和地区并取得重大勘探效益。预测出有利勘探领域15个,增加油气资源量108亿吨油当量;在个重点探区预测出360个有利区带,钻探的108个获得工业油气流出版了7部专著和2部教材,发表篇论文获得软件著作知识产权1项和发明专利3篇被收录,他达到4271次。相关成果编成《地质过程定量模式》和《油气成藏定量模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被地质与油气勘探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广为使用并受到好评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叠合盆地多期要素匹配成藏预测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2010SR023911 2010年05月20日 软著登字第0212184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发明专利 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 Z3 2003年11月5日 第128204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曾溅辉;金之钧;庞雄奇;王洪玉;刘宝和 发明专利 二维油气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 Z5 2004年12月22日 第185898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金之钧;曾溅辉;殷参;王洪玉 发明专利 模拟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三维实验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 ZL200910083962.7 2011年01月19日 第730518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王洪玉;曾溅辉;孔旭 序号 作者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期卷号、时间 Pang X.Q., Meng Q.Y., Jiang Z.X., Liu L.F. A hydrocarbon enrichment model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accumulation areas in complicated superimposed basins in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2010,7(1):10~19 Pang, X.Q., Li, M.W., Li, S.M., Jin, Z.J. Geochemistry of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Niuzhuang South Slope of Bohai Bay Basin: Part 3. Estimating hydrocarbon expulsion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5, 36 (4): 497~510 Pang, X.Q., Li, S.M., Jin, Z.J., Bai, G.. P.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of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Niuzhuang Sag,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4,78 (3): 615~625 Pang, X.Q., Li, S.M., Jin, Z.J., Li, M.W., Li, P.L., Li, X., B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