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识别的p2p流量检测方法 method of p2p traffic detection based on fuzzy recognition.pdfVIP

基于模糊识别的p2p流量检测方法 method of p2p traffic detection based on fuzzy recognition.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模糊识别的p2p流量检测方法 method of p2p traffic detection based on fuzzy recognition

基于模糊识别的P2P流量检测方法 张俊清1王汝传1,2李致远1 1.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南京,210003; 2.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3 摘要:提出了一种应用模糊识别模型来对P2P流量进行检测的方法,将网络数据包分为P2P流 和非P2P流,利用模糊理论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将这些数据包进行二分类。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 高的识别率,说明了采用模糊识别方法进行P2P流量检测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对等网络;模糊识别;最大隶属度原则;网络流量检测 TP393.03 2011-05-10 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117105361003236)、江苏省科技 支撑计划 (工业)项目(BE2010197、BE2010198、 BE201184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10KJB520013、10KJB520014)、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 推进工程项目(JH10-14)、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项目 (200811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 金(20103223120007)和江苏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重点实验室基金(KJS1022)资助。 ·63· ·“· @@[1]李江涛,姜永玲.P2P流量识别与管理技术[J].电信科学, 2005,21(03):18-24. @@[2]DangTD,PerenyiM.OntheIdentificationandanaluysisof P2PtrafficAggregation[M].Networ2king,2006. @@[3]孙海波.基于流量特征的P2P识别及管理[C]//第二届中 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高新技术前沿与发展学术会 议程序册,2010. @@[4]梁保松,曹殿立.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7:103-126. @@[5]刘永定,阳爱民,周序生,等.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类P2P 流量 的方法 [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9): 3468-3471. @@[6]徐鹤,王锁萍,王汝传,等.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P2P流量 识别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0(3):79-83. @@[7]柳顺,杜树新.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0(02). @@[8]阳爱民.模糊分类模型及其集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8. @@[9]姚锡凡,李旻.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 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网络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和 出版社,2008:13-20. 物联网技术。 @@[10]Moore,A.W.Zuev,D.Crogan.MDiscriminatorsforusein 王汝传 (194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 flow-basedclassication[R].TechnicalReportRR-05-13, 究方向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移动代 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QueenMary,Universityof 理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London,2005. 李致远 (1981-),男,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无 线传感器网络、移动P2P网络安全。 张俊清 (1987-),男,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计 MethodofP2PTrafficDetectionBasedonFuzzyRecognition ZHANGJun-qingWANG Ru-chuanLIZhi-yu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