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

第 卷 第 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2 !#$% ’$( 年 月 !# 3 DEFGH1I EJ H1KFG1I G5LEFG*5L )*+$, -../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 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 , ! , 王国梁 M 刘国彬 M 周生路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 南京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 , !,3# ! % ,!, 摘要:经过 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纸坊沟流域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并对土壤产生正面 ! 影响。流域内,, 种主要植物群落下以及不同生活型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 和草本群落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较大,乔木林下较小。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相 关关系,其中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活性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 系;与枯枝落叶层厚度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还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 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植被建设选择灌草群落较好,天然群落可优 先选择铁杆蒿、茭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等,人工灌木群落可优先选择柠条等。由于该区属森林向草原 的过渡区,尽管也能种植刺槐等乔木树种,但营造乔木林应考虑林灌草隔带混交和垂直配置,并注 意微地形的影响。 关 键 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土壤稳定入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L,2% 1 ,$##%’!#-2$2!3$% 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 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当地社会、经 济的发展,而且使黄河下游溃决泛滥的潜在危险日益增大。有鉴于此,拦蓄降雨、就地入渗N,O 和实施生态恢复已成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战略措施。目前,虽已有关于黄土高原土壤入渗的研 究报道,但由于黄土高原面积辽阔,植被、土壤、地形、降雨等因素复杂多变,使得有关土壤入 渗方面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加之已有的研究多以大尺度的区域或以小尺度的径流小区研究 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系统研究仍显薄弱。其中,以流域为单元,开展不同植被恢复过程对 土壤稳定入渗影响的系统研究尤为薄弱N!O 。因此,本文以纸坊沟流域已恢复 多年的 种 ! ,, 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群落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比较及其与土壤容重、土壤孔 隙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有机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初步阐明不同植被下土壤稳定 入渗速率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进行树草种的选择 提供参考,同时为该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设在陕北安塞县纸坊沟流域 ( , ),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 #P2,QH ,3P,3Q5 流域面积 ! ,海拔 。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年均降雨量 ,干燥度 /%# R6 , ,4, S#, 6 M 2, 66 指数 ,S/ ,年均气温//T ,年日照时数! #4! S A ,无霜期 ,23 U 左右。土壤类型为黄绵 土。 收稿日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