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男女翻译家文学作品翻译的差异性—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毕业论文
目 录
一、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1
二、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
三、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4
四、毕业论文(设计)后期检查表 ……………………………………………………………..5
五、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6
六、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7
七、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 13
一、选题依据:(简述研究现状或生产需求情况,说明该论文(设计)目的意义。)
现状:
(1) 自古以来,无论哪个领域,因为生理构造或者一些社会原因,男女的地位都会有所不同,对某些领域的贡献也会有所差异。今天,我所选取的题材是我从小阅读过的一本讲女主角在战争背景下的一系列的爱情故事。它刻画了一个个性丰满的女性形象。所以,我选取了两个男女翻译家,通过他们对这本经典文学著作的译本,来研究在翻译界,男女翻译家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各种差异性。
(2)在2004 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表彰了一批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资深翻译家,在总共36位翻译家中女性翻译家占10位,虽然比例没有男性翻译高,但这提醒了我们,女性翻译家在翻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个群体所受的关注度却远远低于男性翻译家。翻译家研究在当今翻译领域原本就遭遇冷门对待的尴尬,对女性翻译家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像1997年穆雷的《通天塔的建设者——中国当代中青年翻译家研究》和1999年郭著章的《翻译名家研究》,这些专著和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对男性翻译家的研究。对于女性翻译家,我们只能在基本翻译词典和一些散见的文章里找到她们的相关介绍。至今没有集中而深入的女性翻译家研究。
目的:
(1) 在20世纪的中国,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活跃正在翻译领域。她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方面。在翻译方法上,她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忠实流畅。在翻译风格上,她们温婉,细腻,多样。她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教养是她们成就的基础。优秀的创作才能丰富了她们的翻译技巧。尽管她们在翻译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是边缘化的,她们应该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
(2) 我希望通过研究男性翻译家傅东华和女性翻译家李美华对《飘》的中文译本,从而探讨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翻译家对翻译活动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此外,性别差异是否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翻译家对翻译作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标准。
意义:(1)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西方女性主义译者从性别研究角度出发,揭示了长久以来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她们将翻译视为一种政治行为,在翻译中尽量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从而达到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性,从而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Baym,Nina.Feminism and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M】。NewYork Rutgers
Unversity Press,1992.
[2]Beauvior,Simone de.The Second Sex【M】.UK:Vintage Chassics,1997.
[3]Mitchell M.Gone with the Wind【M】.Xian: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7.
[4]Farr,Finis.MargaretMitchell of Atlanta:The Author of Gone with the Wind【M】。New York:Morrow,1965.
[5]Taylor,Helen.Scarletts Women: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Female Fans【M】New Brunswick:Rurgers UP,1989.
[6]对《飘》的傅东华译本和李美华译本的对比研究—性别差异视角【M】
黄晓燕 2011年《重庆师范大学》
[7]《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M】
王志博 2009年《重庆大学》
[8]1979年《飘》浙江人民出版社 傅东华译本【M】
[9]2000年《飘》译林出版社 李美华译本【M】
[10]《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2010年 第5期 作者:刘书梅 机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