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原理及PCR-SSCP.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CR原理及PCR-SSCP

聚合酶链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诞生于1985年,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室的Kary Mullis—PCR技术发明者,因此获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基本原理: 在反应温度为90-95℃时,DNA变性成为单链;反应温度降至45-65℃时,两种引物与两条单链DNA退火而配对结合;反应温度升至72℃左右时,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引物以单链DNA为模板逐步延伸成新的单链。“ 变性——退火——延伸”这一循环完成后,DNA复制了一次,由一个DNA分子成为两个DNA分子。 PCR两个重要特性:①能合成DNA的特定序列;②特定序列的大量扩增 变性复性的过程: 2.PCR 反应组成: Temple DNA、Primer、 4(dNTPs、DNA Taq酶、PCR Buffer 引物:是指两段与待扩增靶DNA序列侧翼片段互补的寡核苷酸。 长度一般在20-30mer 设计引物的原则: 与引物结合的靶DNA序列片段必须是已知的, 尽可能选择碱基随机分布的序列, 尽量避免多聚嘌呤,多聚嘧啶或其他异常序列, 两引物中G+C碱基对的百分比(%GC)应尽量相似, 若待扩增片段GC含量已知,则引物的GC含量则应与其类似,G+C碱基对含量以40-60%为佳, 引物内部应避免具有二级结构,尤其是发夹结构, 两引物之间不应有互补序列,以免形成“引物二聚体”。 设计引物的软件:olig06、Primer3、Real Time荧光定量PCR仪有设计引物软件。 2)4×dNTPs:提供靶DNA序列扩增的原料。贮存液的pH应为7.0。 A.反应体系中,每种脱氧核苷三磷酸浓度以50-200μmol/L为宜,且dATP、dCTP、dGTP、dTTP浓度相同。 浓度过高,有可能造成非靶位置启动和延伸时核苷酸的错误掺入,当dNTP>50mmol/L,会抑制Taq酶的活性; 浓度过低,<10-15μmol/L,影响扩增产量。 B.4种dNTP浓度不一致,导致核苷酸的错误掺入,降低合成速度,过早终止反应。 3.DNA聚合酶: Taq DNA聚合酶,热稳定性好,从一种嗜热菌——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s)YT菌株中分离得到,在95℃的半寿期为40min,Taq DNA酶只有聚合酶的功能,没有3’ →5’外切核酸酶活性,所以反应中免不了有错配,错掺率约为2×10-4。 减少错掺率的措施:①增加模板分子,②减少循环次数(减低DNA合成的总量)。 4.缓冲液及其它成份: Mg2+:合适浓度,高于dNTP总浓度,0.5-2.5μmol/L较合适。 若dNTP为0.2mmol/L,则Mg2+1.5mmol/L较合适。 [Mg2+]过高,易生成非特异性扩增产物, [Mg2+]过低,使产量降低。 Mg2+有效浓度受酶螯合剂EDTA和高浓度带负电荷离子基因,如dNTP中磷酸根的影响。 5.循环参数: 1)变性温度:变温,短时 2)退火温度:温度较高,可提高引物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 3)延伸温度:1000bp,1分钟足矣。 100-300mer,可采用简便的变性,退火双温循环。 6.循环次数 一般25-40个cycle,太多,增加非特异性扩增,太少,会减少PCR产量。 PCR-SSCP  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morphism , SSCP) 是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根据短的单链DNA 或RNA 分子碱基序列不同形成的不同构象(有的文献称其为二级结枸);一个碱基的改变将影响其构象而导致其在凝胶上的移动速度改变, 形成多态性。 1、原理 PCR-SSCP是1989年日本关谷实验室结合PCR反应和单链DNA非变性聚丙烯胺电泳首先创立的,其基本原理是:在不含变性剂的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DNA单链的迁移率除与DNA链的长短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取决于DNA单链所形成的构象。在非变性条件下,DNA单链可自身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构象。这种构象由DNA单链碱基顺序决定,其稳定性靠分子内局部顺序的相互作用(主要为氢键)来维持。相同长度的DNA单链因其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所形成的构象不同,电泳迁移率不同。PCR扩增产物变性后,单链产物经中性聚丙烯酰胺电泳,靶DNA中含单碱基置换,碱基插入或缺失等变化时,因迁移率变化出现泳动现象。 E47 SSCP(其中5、7、8、9为AB型,1、3、4为AA型,2和10为BB型) E47(从上到下,AB、AA和BB) 染色方法:EB染色、银染、放射自显影 优点:能检测长度相同的单碱基多态。 缺点:分析片段不能太长,100-300bp,检出效率99%,300-450,<90%;>450,建议不采用SSCP方法检测。 Dw基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