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炮制第9章
中药炮制学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一、概述 炒的作用: “炒,以缓其性” “炒者,取芳香之性” “炒,可制寒性” 根据加辅料与否,分为: 清炒法(单炒法) 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二、几个术语 火力——火的大小(强弱) 文火——小火,弱火。温度较低,火力较小。 武火——大而猛的火 . 中火——介于文、武火之间的火 . 火候——炮制的温度、时间等对药物综合影响的结果 挂火色——中药经过炒制后,表面的色泽发生改变 —→颜色变暗、光泽消失 三、影响炮制程度的因素 炮制的温度(火力)——是关键 炮制的时间 炮制的操作(翻炒的频率、幅度) 炮制的环境条件(气温、风) 药物本身的性质(体积大小、质地坚实或松泡) 四、注意事项 1.药物大小分档,分别炒制——以免生熟不匀 “凡炒药大中小分三等,作三次炒,庶无生熟之患”。 2.炒前先热锅。 3.翻炒要均匀,出锅要迅速。 4.火力是关键! 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根据炮制程度的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一般:炒黄用文火 炒焦用中火 炒炭用武火 注意: 药材性质不同(体积大小、坚实程度),所需火力有所不同 1.增强疗效 1)种皮或果皮爆裂,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而增效。 2)消导药炒后产生焦香气味,而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如:牵牛子有小毒,炒后可以降低毒性,同时缓和峻 泻作用 ; 莱菔子、瓜蒌仁生品有闷臭气,易致恶心呕吐,炒后可以降低或消除 3.缓和药性 1)有些药物作用猛烈,炒后能缓和。如槟榔 2)缓和辛燥之性。如芥子 3)缓和苦寒之性 如:栀子、牛蒡子、牵牛子、葶苈子、车前子、槐花 4.炒炭——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1)本身有止血作用的,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如地榆、槐花、茜草 2)本身没有止血作用的,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 如荆芥、牡丹皮 (炒香、炒爆 ) 一、炮制要点: 用文火或中火加热, 炒至: 药物挂火色,有香气. 种子类药材还要求炒熟,炒爆 二、炮制程度的判定: 1.挂火色——与生品对比看 (颜色改变、光泽消失即可) 2.听爆声 爆鸣声减弱时即可,不要等到爆鸣声消失。 3.闻香气 炒黄的药应该具有炒过的香气; 种子类药不应具有未炒熟的气、味。 4.看质地 种子类药应疏松、鼓起,易捻碎。 三、注意 炒黄的药一般只能挂火色,不能焦。 【处方用名】芥子、白芥子、炒芥子、炒白芥子 【炮制规格】 2种 【炮制方法】 P100 【炮制作用】生芥子辛散力强 炒后: 1)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2)使外壳破裂,质地疏松,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3)杀酶保苷 。 【炮制研究】 唐《食疗》:“微熬” 宋《圣惠方》:“微炒” 宋《证类》:“炒熟,勿令焦,细研 ” 清《尊生》:“炒缓,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