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五四运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概念解析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 三、五四爱国运动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 一、五四运动概念解析 五四运动 文化运动,亦即思想运动时间起讫问题 上可追溯到《新民丛报》时期 《新民丛报》 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於日本横滨。从创刊到1907年11月停办﹐前後近六年﹐共出版九十六期。《新民丛报》,每月旧历初一日、十五日发行。1903年2月起,改为十四日、二十九日发行。1904年2月以后,经常不能如期出版。编辑和发行人署名冯紫珊,实由梁启超负责,刊物上的重要文章也大都出与梁启超之手。 《新民丛报》创刊号《本报告白》称:“本报取名《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 《新民说》全文共20节,约11万字,分期刊载,历时五年,后又出单行本。强调“新民为今日中国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新民众报》的指导思想。 下限至少可以到科玄之争 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人生观》,认为人生观不受科学的支配,科学解决不了人生观的问题,。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周报》发表《玄学与科学》,批评张君劢的观点,从而拉开了论战的序幕。随后,论战的一方是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所谓“科学派”,另一方是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所谓“玄学派”。这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影响广泛而深刻。史称“科玄之争”,或称“人生观论战”。 1、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1879-1942年)。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自幼丧父,习举子业,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进行反清宣传活动,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擅长律诗、文字学。1904年初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辛亥革命中,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甲寅》杂志、《甲寅》周刊,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曾用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等)主编。《甲寅》杂志是《新青年》之前最有影响的进步期刊之一,并与《新青年》有着极为复杂的相成相反的关系,是研究《新青年》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可或缺的史料。 后主编《甲寅》周刊,成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保守阵地。但其作者群阵容强大,有蔡元培、梁漱溟、吴承仕、沈钧儒、黄侃、钱基博、陈三立、章太炎、杨树达、叶德辉等,为《甲寅》周刊的学术及史料价值增色不少。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核心: 1、张扬个体的独立性 (反对传统中一切扼杀个性的文化因素) 2、科学、民主与大众化 (平等、开放、理性)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以其是非荣辱,听命他人,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灭无存,其一切善恶行为,势不能诉之自身意志而课以功过,谓之奴隶,谁曰不宜?立德立功,首当办次。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第129-135页。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