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时代文学写作未来之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像时代文学写作未来之路

影像时代文学写作未来之路采编/胡凌虹 影像与文学,一直有着紧密的关系,从早期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苏童《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最近大银幕热映的改编自麦家《暗算》的《听风者》,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白鹿原》,以及即将公映的改编自大卫·米切尔同名小说的《云图》,几十年来,不少影视都搭了文学的顺风车。然而,在影像式“阅读”全面花开的趋势下,文学界也不无忧虑:影视的盛行是否使得文学的前途更岌岌可危?影视与文学是仇人的关系还是同盟军的关系?小说家将如何面对影视的诱惑,以及作品被影视导演图解的尴尬?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上,举行了一场以“影像时代的文学写作”为主题的论坛,五位与影视有着颇深缘分的作家: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日本作家阿刀田高、中国台湾作家吴念真、中国大陆作家莫言、苏童就文学和影像的关系、影像时代文学创作的未来走向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影像时代,文学不会消亡 大卫·米切尔:今天的议题,其实有这么一种深刻的含义,是不是文学写作面临着灭绝的边缘,因为未来是属于影像的,而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不是已经过去了?是不是40年、50年之后大家不会再看书面的东西了,也就不可能读文学了?我是写小说的,我认为,文学写作不是濒临灭绝的物种,理由有两个:第一,主要是在英国,《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系列的书很受孩子们欢迎,就算有一些孩子们平时不看书,他们也会看这些书。大家会说这些书是文学吗?我会这么说:你喜欢看这些书,就可能会看其他纸质的书,比如说《哈利波特》的读者,他们也可能会成为小说家。文学写作就像药品一样,但文学不是非法的,文学写作是健康的药品,他们会让你的精神状态兴奋起来,这是一种健康的方式,会刺激你的想象,帮助你去理解其他的思路、想法,其他的文化。第二:文学写作会继续在影像时代繁荣昌盛。因为如果让孩子们看200个电视频道,没什么好玩的东西的话,孩子们对文学就更加渴望了。 吴念真:在影像时代,文字创作没有悲哀的必要,我所写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在未来被影像化。举个例子:以前台湾电视剧八点档一直在讲家里的东西,你恨我、我恨你,天天骂来骂去,现在大家不要看了,看久了会觉得如果每个家庭都这样,台湾怎么会有小孩子出生。即便一个俗气到不行的人,到最后也会有受不了的一天。 莫言:大概十几年前曾经读过一篇杂文,是我们前辈作家汪曾祺当年抗战时期在云南读书时写的,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面对着当时美国好莱坞电影对观众的吸引,文学界也产生了一种类似我们现在的担忧。人们业余时间看电影去了,文学已经被电影代替,文学的前途、小说诗歌的前途岌岌可危。汪先生在他的文章当中驳斥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不能被电影取代的,因为文学有自己的价值。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跟60年前汪先生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基本相似。尽管现在电影、电视剧消磨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但是文学、小说、诗歌的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不能被影视所代替的。 阿刀田高:大概50年前左右,在日本,只要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一定会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所以当时影视和文学关系非常密切。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老的日本影片全都来自于畅销的小说,就像大家现在非常熟悉的一些日本影视剧作品,也都是先有非常畅销的原作。但是到了20年前左右,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电视和电影的影响非常大,此外,手机、DVD电子设备等电子产品也纷纷出现,文学的立足之地越来越小,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步履更加艰难。不过,在日本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从成本上考虑的话,制作书比制作电视、广播的成本相对来说低很多。那么低的成本,可以同样起到传播内容的作用。所以在这样一个手段多样性的时代,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改变,只要书或者说文学保持它原有的本色,还是会被大众所喜欢。这样的话,作为小说家来说,也会更有动力去创作。小说不必像电影、电视那样让所有人喜欢和知道,但是小说的力量可以让很多人喜欢、受到影响。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不要为让人喜欢而写,用这样的一股力量进行创作的话,才可以创作得长久,小说的生命力才可以长久。这一点是小说的创作绝对不可以丧失的关键。 影像之于小说家,如同远方亲戚 苏童:关于影像时代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其实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通常被作为一个话题。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影像时代恐怕是一个大时代,或者说它是一个窗外的时代,而一个个人的文学写作恐怕是窗内的,恐怕是一个小时代。这个小时代跟大时代的关系,如何构建、如何选择?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从九十年代初期,我就有很多次机会和电影纠结在一起,所以说比较早的把这两个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创作搅合在一起。有了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其实我觉得我跟影像的关系一直是可远可近的,若即若离的,特别像我们中国传统习俗当中的远方亲戚,有的远方亲戚走动很勤快,关系很紧密,但是有的也没有来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