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家蚕几种主要病害及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家蚕几种主要病害及防治

浅议家蚕几种主要病害及防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54-01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受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等)、饲料(桑叶)、气象(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及空气成分等)、物理(主要是机械损伤)、化学(农药、烟草、工厂废气及煤气等)多种外界因素及蚕体自身生理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多种蚕病。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受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等)、饲料(桑叶)、气象(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及空气成分等)、物理(主要是机械损伤)、化学(农药、烟草、工厂废气及煤气等)多种外界因素及蚕体自身生理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多种蚕病。 1、蚕病的发生流行规律 1.1病原物的来源及传播 病原物的来源叫传染源,主要有患病的蚕、蛹、蛾或野外患病昆虫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和脱离物;患微粒子病母蛾所产病卵;林业和大田防虫使用的真菌或细菌农药。它们大多潜藏在病蚕排泄物、脱离物及尸体内,并通过它们污染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大多数病原物又能和野外昆虫相互传染,随风、雨水、尘埃及人为活动进行扩散传播。 1.2 传染途径一般有食下传染、接触传染、创伤传染和胚种传染。 1.3 发生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及空气成分等环境因素,蚕体自身因素,其他饲养方式、营养条件、蚕室位置、养蚕技术水平、消毒防病效果、小气象条件等相关因素。 1.4 蚕病的发生过程 传染病的发生依照病情发展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和转归期。病原侵入蚕体寄生至未出现任何症状期间为潜伏期,其长短因侵入蚕体的病原种类、数量、毒力、蚕体强健性及饲育温度有关。发病期即病原侵入后,蚕体出现典型病征并产生生理功能的显著变化的这段时间。转归期即蚕病的最后结局,有三种可能:痊愈、维持病态及蚕死亡。 2、主要蚕病的症状及防治 2.1 病毒病 病毒病是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传染病。在本地不同季节均有发生,特别是夏秋蚕。 2.1.1 主要症状 体腔型脓病典型病征为体色乳白,环节肿胀,狂躁爬行,排烘正常,体皮易破,流脓死亡,尸体缩短,变黑腐烂。中肠型脓病从群体看,食桑不活泼,生长发育缓慢,体躯瘦小,个体间开差较大;从个体看,发病蚕行动缓慢,常呆伏座内四周残桑中,有空胸、起缩、下痢等症状。 2.1.2 防治措施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把防治方法与养蚕技术结合起来,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方能收到好的防病效果。 2.1.2.1 认真消毒,彻底杀灭病原 这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养蚕前消毒的步骤包括扫、洗、刮、刷、消、熏等。首先搬出室内所有蚕具、杂物,再将屋顶、墙壁及地面彻底清除干净,然后将蚕室内外、蚕具用清水冲洗干净,刮去泥土地面约1厘米厚的污土,换上新土,再用石灰浆刷白室内外墙壁、室内天棚及地面,最后把已洗净晒干的蚕具搬回室内,搭好蚕架,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蚕健等级其它消毒药液均匀喷洒室内和所有蚕具。一天后,再按蚕室体积以每立方米13-15克的硫磺加柏桠进行密闭熏烟,24小时后开门窗换气就可养蚕。 养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各种防病卫生制度。经常用含有效氯0.3-0.5%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贮桑室、过道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采回的桑叶要放入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中浸泡4-6分钟,捞出阴干后喂蚕。定时用防僵粉撒布蚕体蚕座,以蚕体表面呈白霜状为宜。 2.1.2.2 严格提青分批,及时拈除弱小蚕隔离或淘汰 2.1.2.3 正确处理病蚕和蚕沙 病蚕要统一深埋或烧毁,蚕沙可远运堆制肥料腐熟后使用。 2.1.2.4 科学饲养,增强抗病力 调节好温湿度,保持通风透气;各龄用叶要适熟新鲜,良桑保湿;做好眠起处理,提高发育整齐度;操作时心细手轻,不伤蚕体;注意防止桑叶微量农药污染诱发病毒病。 2.1.2.5 加强桑树虫害防治,减少传染源,降低交叉感染。 2.1.2.6 适当的药物添食,可用氯霉素预防添食。 2.2细菌病 细菌性败血病死前较多吐液,初死尸僵、胸部膨大,死后很快腐烂。细菌性中毒病初死体色不变,头部缩入呈钩嘴状,腹足内卷后倾等。 防治方法:做好蚕前蚕室蚕具的彻底消毒,蚕期蚕体蚕座经常消毒,桑叶消毒及环境消毒;搞好桑叶的采、运、贮,保证用叶新鲜;添食氯霉素、克菌星等抗生素可预防和治疗大部分细菌病;做好桑虫的防治;禁用细菌农药。 2.3真菌病 此类病蚕死后尸体多僵硬不烂,又称僵病。 预防措施:严格消毒,切断病源传染,消毒后及时排湿干燥;调节湿度,阴雨多湿时座内多撒干燥材料,勤除沙;用硫磺柏桠熏烟,关闭门窗15分钟后开门窗换气;早晚给桑前和各龄起蚕饷食前用防僵粉撒入蚕座。 应急处理:发后首先拈除病蚕烧毁或深埋,每天进行蚕体蚕座、环境的熏烟消毒,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