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VIP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现今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竞争压力加大,加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影响,他们遇到许多挑战,心理素质的不同所受影响也不同,因而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自卑、焦虑、脆弱、逆反、早恋等不良情绪。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责无旁贷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对于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深挖教材,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一个人是否幸福,有时并不取决于他是否聪明,但可能取决于他是否快乐。发现快乐、享受快乐的能力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现在的学生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很少吃苦,所以多表现为意志不够坚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心胸不够宽广,易为小事耿耿于怀。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语文学习就是通过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课文中典型人物的分析、情感的体验,促进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品质。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真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在生活中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一个个困难的形象。一个盲人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的壮举会深深打动学生。《一碗阳春面》所涵盖的就更多了:母子三人为度过难关团结一致,互相鼓励,不屈服,乐观向上;面店的老板友善助人,善解人意……此外,古今大量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狭隘,宽阔胸怀。看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等,会让学生顿生一股豪情。而毛泽东的诗词则更加可以把人带到一种高远的境界,让人领略豪迈的激情。 (一)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心 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生活自卑,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产生忧虑、失望、自我堕落等情绪,后果不堪设想。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尊、自强。如学习《一碗阳春面》,教育学生学习母子三人面对挫折勇于挑战生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夜》、《母亲》、《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读后感,深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 (二)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应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碗阳春面”等课文就是学习的典范。李白、母子三人,屈原、文天祥等人物都是教育学生挑战挫折的好教材,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并能战胜它。 (三)培养学生理解、谦让的个性品格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纠纷与冲突,学生发生小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且常是为了一些小事这就是缺乏理智。教育学生做人首先要理智,其次有谦让的风格。退一步海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就做出了示范。 二、重视课堂讨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明辨是非。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现实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水平有限外,可能是老师设计问题欠佳。若问题设计得好,学生还是会有话说的。语文课堂讨论最忌老师给某个问题来个标准答案,一锤定音。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会在长久的标准答案的教育下失去自我。比如有个老师在上《失街亭》时提问:“失街亭,谁之过?”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过在马谡的纸上谈兵与刚愎自用。”有的同学说:“是诸葛亮的任人失察。”也有同学说:“王平也有过错,关键时候怎能干于事无补的分兵战略呢?”……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同样,在《项链》一课教学时,笔者也设计了一问:“文中有一句话是: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那么你觉得到底是败坏了玛蒂尔德,还是成全了玛第尔德?”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说成全的,因为那挂项链让她感受到了一夜风光,虽然项链丢了,但她所梦想的实现了;有说败坏的,因为为了一夜风光而赔上了十年青春;还有人更深刻地认为是成全了玛蒂尔德,因为她成为了一个懂得劳动艰辛的全新的人!……可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让课堂活起来。 问题设计得好,更易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教育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过程,具有较强的非价值判断性和指导性,教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点拨,推动学生自我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中丰富自己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