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修辞特色
浅谈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修辞特色摘 要:余华作为先锋作家,被称为“最为希望靠近大师这一称谓的极少数作家之一”。他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来者。特别是在90年代中期,他的语言平实间个性十足。一直以来,他坚持个性化写作,用变异手法改造语言,使情感通过词语创新的方式得以充分体现。本文拟以余华后期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为研究对象,从变异修辞和辞格运用两大方面对余华小说语言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 修辞特色
余华是我国当代一位非常有名的先锋派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从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直到2004年新作《兄弟》的出版,共有长篇小说集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余华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是他的作品大都是难得的精品。他的创作主要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的创作,代表作品有《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主要都是些中短篇小说,篇幅短小,但内容强悍精辟,可以说是先锋小说典型的代表。到了90年代,余华经历了由先锋实验向传统的回归,创作风格也与以往迥异。与前期的阴暗暴力的小说内容相比,后期的长篇小说余华将写作重点放在对人民苦难的关注上,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但是纵观其作品脉络不难发现,余华小说的修辞手法自始至终有一定的继承性。本文就以余华后期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小说中语言修辞的特点。
一、陌生化的变异修辞
所谓“变异修辞”是指突破常规、变通使用的特异表达方式。它“旨在冲破常规语言的这种局限,创造一种以感知而不是以告知为其功能的艺术语言,以变异的艺术符号寄寓自己的情感,以之启发和激活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并把这种联想和想象引向预测中的最佳效果。”[1]我国著名的中青年语言学家冯广艺先生在他的《变异修辞学》一书中指出:言语变异是建立在言语艺术的基础之上的。言语艺术与语言规范不同,语言规范具有规则性,言语艺术则具有创造性,语言规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言语艺术则具有灵活性,语言规范具有全面性,言语艺术则具有独创性,言语变异则具有言语艺术的特点即创造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与常规修辞相比,词句使用变异所带来的语言陌生化,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语言的表意空间,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刺激和审美革命。余华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尝试变异手法,他认为“日常语言是消解了个性的大众化语言,一个句式可以唤起所有不同人的相同理解。那是一种确定了的语言,这种语言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无数次被重复的世界,他强行规定了事物的轮廓和形态。”[2]“为了表达的真实,语言只能冲破尝试,寻求一种能够同时呈现多种可能,同时呈现几个层面,并且在语法上能够并置、错位、颠倒,不受语法因有序列束缚的表达方式。”[3]变异修辞在余华前期的先锋小说中运用的非常广泛,而《在细雨中呼喊》中相比前期小说的变异修辞,其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词义的变异修辞
在《在细雨中呼喊》中,余华经常使用词义变异修辞,故意引导人们单纯从字面上去直解一些熟语的含意,化婉辞为实话,变形容比喻为“白描”,与其他各种样式的翻造刚好形成方向相反的嬗变。这种故意使用词义变异的方法我们又可以称为“望文生义”,即指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这种“望文生义”和我们一般理解的误解词义这种消极修辞不同,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变异修辞的方法,为谋取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常常是在明知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时,却有意识地直取词语的字面义。[4]当余华作品中使用这些几乎已被人遗忘的原意时,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了新奇的体验,当语言的使用在阅读过程中突破脑中形成的惯性时,阅读体验的惊喜便体验出来。
①天黑以后,我就来到河边,河水在月光下潺潺流动,一些来自陆地的东西在河面上随波逐流,河水流动的声音和往常一样清脆悦耳。
②我的朋友躺在一劳永逸之前的宁静里。
例①中,“随波逐流”的词义是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而作者在此使用的是它的原义,即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在这种平静的叙述后,隐藏的却是作者对于弟弟意外死亡的哀伤和痛苦,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潮汹涌。例②中,“一劳永逸”词义比喻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这里作者是想来形容“我的朋友”即将死去的状态,把死亡和“一劳永逸”的本意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对于朋友死亡这一事件的无奈和对朋友家人无视朋友身体状况的讽刺。
三、词语色彩的变异修辞
我们都知道词语本身是具有色彩意义的,即指在词语固有的词汇意义之外,包含的由于人们的主观态度而产生的附加意义,其包括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地方色彩、时代色彩和民族色彩等。《在细雨中呼喊》大量运用词语色彩的变异,来达到文章批判现实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docx VIP
- 材料力学课堂教学(中文版)-范钦珊-材料力学-第2章.ppt VIP
- 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精选7篇).docx VIP
- 《AIGC应用实战:写作、绘图、视频制作、直播》课件 第六章 AI视频制作.pptx VIP
- 南充市阆中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doc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 16796-2022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AIGC应用实战:写作、绘图、视频制作、直播》课件 第五章 Stable Diffusion的使用方法.pptx VIP
- 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的方法和技巧.docx VIP
- 材料力学课堂教学(中文版)-范钦珊-第1章 基本概念.ppt VIP
- 学生奶采购配送服务方案(技术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