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近交系资源创新百年-遗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哺乳动物近交系资源创新百年-遗传

Hereditas (Beijing) 2016 年3 月, 38(3): 181―195 专家评述 哺乳动物近交系资源创新百年 冯书堂,高倩,刘岚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冯书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75~2015 年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转基因 专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社 会公益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 项目、面上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FAO 项目,中国振 华基金会项目,河北省科委项目以及德国、美国、韩国 等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20 余项。主要研究成果:利用 2 头濒临灭绝的五指山猪,历经近 30 年育成国际首例 小型猪近交系,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种场,发现特异 的遗传现象、建立近交系猪鉴定标准等,获农业部优秀 创新团队(等同科研成果一等奖)(2015) ,中国农业科院 科学科学研究特等奖(2014) ,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2009) ,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2008) ,神农中华农业科 技一等奖(2007) ,中国农科院科学科学研究一等奖(2006) ,北京市、农业部科技进步三奖等;主持猪冻胚移 植、洲际间猪鲜胚运输移植、猪半胚移植、胚细胞克隆猪- 卵裂球移植、猪胚胎干细胞(EG)嵌合体猪等在我 国首次产仔,试管猪技术研究先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 ,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发明专利7 项, 授权国际发明专利 1 项、国家发明专利4 项;主编专著2 部,参编2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 21 世纪是生物技术大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新 通过全同胞交配的方法建立了第一个近交系鼠以来[1] , 时代,而资源更是竞争的核心。驱动资源创新已列 目前已培育出数百个近交系鼠、兔、鸡、猪等动物。 为当代世界各国首要实现的任务和目标,而动物资 由于近交系动物遗传稳定、反应灵敏、生物学特性 源创新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巨资 一致性好,同物理学精密仪器和化学分析纯试剂一 开展转基因动物专项研究,将鼠、猪等列入 “科技 样能提供更为精确、科学的检测结果,已广泛应用 攻关、基础性研究、863 、973 ”等项目,足以彰显 于生命科学众多领域,如单克隆抗体制备等,并由 中国对动物资源创新的高度重视并已付诸实施。国 此创建了多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学说,带来了 家近、中期科技发展规划附件:科研条件发展“十 年收益达上亿元的生物医药价值[2] 。近交系动物已 二五”专项规划目录中明确指出,实验动物是科研 成为解决人类疑难病症和生命基础科学领域研究中 条件的重要研究内容,实验动物的创新不仅是科技 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之一。近50 年来中国在大型哺 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相关科技创新的基础 乳动物近交系猪资源创新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和先导。 在国内外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日本、以色 自Clarence C. Little 于1909 年研究小鼠毛色基因、 列、德国、韩国等纷纷要求合作研究或引种。引种 收稿日期: 2015−10−1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