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新)
诗歌鉴赏 之 表达方式 诗歌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描写、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咏物诗) (咏史诗)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诗人常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所看到的景物上,通过描写此景物予以抒发。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A.以乐景写乐情。 B.以哀景写哀情。 C.以乐景写哀情。 D.以哀景写乐情。 以上四种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是正衬,后两种是反衬。 A.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B.以哀景写哀情 山房春事(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前三句中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繁华豪丽的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抒发了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C.以乐景写哀情 作者从利用欢乐之景来反衬忧思愁苦的心情,良辰美景与自己愁苦难耐之间的反差,显得自己的愁苦更深重。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上联以亮丽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D.以哀景写乐情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两联写塞下萧条荒凉的环境,尾联抒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将士们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将士形象。 ?托物言志 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志向、人格、理想,而是借借助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并将其人格化,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志向或情感。 间接抒情 画 菊 郑思肖(元初)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从来不与百花一起开放,它独自倚着稀疏的篱笆,情趣无穷。菊花宁可带着它的香气枯死枝头,也绝不对呼啸的北风屈服。在这里,诗人写花,也写自己;北风代表了北方来的元蒙统治者。诗人正是通过托物言志向人们表白,自己绝不改变节操,向蒙人屈服。 ?用典抒情。 作者引用前人诗句、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南宋末年谢枋得抗击元军兵败后,隐居深山12年,拒不出仕。隐居期间,写下此诗。 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诗文词语,委婉地表达了与元朝决绝的态度。 间接抒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借诸葛亮北伐无功而逝的遗憾,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间接抒情 渲染 烘托 正侧结合 细节描写 白描 动静结合 描写方式 虚实结合 视听结合 对景物或人物进行直接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描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人、景、情感。 (1)渲染(正面描写)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文档评论(0)